陸艷??
摘要:最近我們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不僅是阿累筆下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經典形象,他同樣也是一個充滿童真,好奇心十足的天真小兒。在這篇經典的文章中,除了對封建教育的批判之余,我們更多的還可以跟著魯迅先生學習寫作的方法。
關鍵詞:魯迅;教育;寫作
一、 寫景寫得很有法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這段經典文字中,我們可以發現寫景的如下特點:
1. 特點顯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是第一小節的最后一句話,卻總領了第二小節,一個“樂”字貫穿了第二小節。你看那菜畦是碧綠的,桑葚是紫紅的,好吃的覆盆子,有故事的何首烏,還有黃蜂,鳴蟬,云雀以及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們,蜈蚣和斑蝥,無論植物還是動物抑或是事物,一共十四個,在魯迅先生的眼中和筆下無不透著趣味。
2. 順序清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把零散的景物從整體到局部,由面而點地整合起來了,不必說的是一個面,也不必說的是一個面,單是一個點,就那個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無限樂趣了,那么其他地方的樂趣就不言而喻了。這個片段在班上訓練過,有幾個電子稿發了過來,成功的一是看對這個句式的理解和掌握,還要看選材是否到位。
例如劉亦然同學的原稿寫到“單是”就一句話,后來交流過后把改稿發了過來。
《我家的陽臺》
不必說清新典雅的瑞香,孤傲絕世的寒梅,風情萬種的海棠,小巧玲瓏的六月雪;也不必說舞者般的蝴蝶在花間陶醉,辛勤的蜜蜂沉迷于陣陣的花香,籠子里的八哥上躥下跳地引來了一只只麻雀。單是花盆里的一簇綠油油濕漉漉的青苔上,時不時地停睡著一兩只小瓢蟲的溫馨畫面,就足夠我欣賞一番了。
王瑞《我們十二班》
走進了這間教室,不必說那講臺的整齊,黑板的锃亮,板報的美麗。也不必說桌椅的橫平豎直,桌面的一塵不染,窗戶的干凈潔亮。單是教室后上方的18個大字: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建一個氛圍和諧的班。就知道這一定是那優秀的十二班!
怎么樣,很有感覺是不是?其實還有很多更有趣、更有意味的仿寫沒有發出來,只要你用點心,也可以做到的。
魯迅的高明不止在這一個句式上,在十四個景物上,是先靜物再動物,然后由動物再寫到靜物,在寫靜物時由低到高,寫動物時由高到低,完全符合人觀察事物時的視角順序,你在日常寫作的時候也是可以借鑒使用的。
3. 詞有力
形容詞:碧綠、光滑、高大、紫紅、肥胖、輕捷、臃腫……
動詞:伏、竄、噴、彈琴、唱歌
副詞:牽連不斷地(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小節中的似乎和確鑿以及但是)
擬聲詞:“啪”(有聲必然有形有境了,一個小男孩在園子里趴在地上研究斑蝥的模樣已躍然紙上了)
名詞因為上面已經說過了就不一一贅述了。
4. 修辭妙
第一句中的排比開始就讓人感受到百草園里的趣味盎然,油蛉和蟋蟀們聲音的動聽用擬人句表現得更有趣味,木蓮和覆盆子的形狀與色味用比喻句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5. 五覺通
看到的顏色,聽到的聲音,嘗到的味道,摸到的感覺等等,魯迅先生在這一段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6. 情理融
百草園的趣味以及魯迅先生對這里的喜愛,我們從這段的每個句子里都可以感受到,但是魯迅先生并沒有大聲疾呼“百草園啊,我的樂園啊,我愛你!”聰明的你,學到了這種融情理于物于景中的方法了嗎?哪怕到了離開百草園時,魯迅先生依然用很兒童式的表達“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充滿稚態的告別與不舍,這里是一個孩子對自己最愛的百草樂園的告別,因為真切所以動人。在這里我們一點都看不到那個疾惡如仇的魯迅,也看不到那個橫眉俯首的形象,看到的只是一個孩子的依依不舍和戀戀深情。
二、 寫事寫得很有法
本來第二小節中,魯迅先生就已經把春夏秋三季的景象都已暗暗寫到了,接下來寫雪地捕鳥就是很有創意了,可是他就是不按常規出牌,偏偏要插一個美女蛇的故事。原來這就叫插敘。中國有句古話叫“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就得要波瀾曲折,這樣才更有趣味,也更吸引人。同時這個美女蛇的故事也是平添了百草樂園的神秘味道,也是一種樂趣呀。
其次寫雪地捕鳥時,除了那個經典的動作描寫,還有一句話寫得也很有意味,“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這也是一種讓文章有波瀾的方法——欲揚先抑,以無味反襯有趣。那么雪地捕鳥就頗有意思了,那個動作描寫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了。
再次把一個短語擴寫成了一段文字。“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動作描寫的妙處是可以把捕鳥的過程寫細致了,更可以表現此時作者的專注與仔細,同時也是百草園之所以是樂園的原因之一。如何才能把動作描寫好呢?一是要進行動作的分解,二是要精選動詞,三要適當修飾,四是巧用修辭,五是綜合運用。這在魯迅先生寫《社戲》一文中那群少年們夜航的那兩段經典中也是可以感受到的。endprint
三、 寫人寫得很有法
魯迅先生在這課寫的人物就是壽老師了。上次我們已經講過了寫人的幾點方法,正好用來檢驗一下。
1. 選好對象:壽老師
2. 挖掘個性:嚴而可親(愛)
3. 設計情節:問師求解、師生共讀
4. 注意細節:回答問題時的語言神態,讀書時的動作和語言
5. 點化主題:對老師是尊敬和愛戴的,對當時的教育是批判的。
附:學生寫的老師
我的老師
七(12)班劉琛
一看到這個題目,腦海中就不自覺地浮現出她——薛老師。
初見她,是五年級剛開學,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因為坐在教室前,她披著一襲朝陽,太陽過耀眼了些,快淹沒了她的人。她不高,但坐著并不明顯,還有幾分的富態,像是個溫柔的人。眼睛大大的,雙眼皮,瞳仁是棕色的,在陽光下閃爍著動人的光芒。嘴角下的一顆痣,讓整個人都嫵媚起來,但又沒有胭脂味,像朵茉莉飄香十里,卻又不同于玫瑰,那樣潔白,非大俗即大雅。微卷的頭發利落地梳了起來,卻不減她的氣質。多溫婉的一個人啊!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她說話總是透著一股書卷氣,也許是年紀不小的緣故吧。聽她說話像在陽光下捧著一杯熱茶細品,她總是說:字是認識一個人心性的測驗,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大多都心靜如水。靜靜的話語撩動著你的心房,我也注意起練字,但練字對我來說實在是煎熬,所以五年級前我總是寫潦草字。每每見到她在黑板上飛舞著落下一個個張揚而不失秀氣的字,我羨慕呀!有一次,練字帖時,她四處看著不時用手抬起同學下低的頭,一會兒又給同學一點小建議。突然,她走到我的身邊,我緊張得手中的筆不自覺地停了,她竟在我的身邊停住了腳步,彎彎腰,柳葉細眉一橫,一雙杏眸盯著我的字帖,我看不出她的情緒,但原來盈盈的笑意不見了,看我的字帖上一個個失去原來模樣的字,我一驚,暗叫一聲不好。她皺著眉,輕輕地拉起我的手,握著,在我的字帖上舞動,我的手無意識又飄了起來。她也不惱,握著一點一點地寫,終于一個字完成了,我清楚地感覺到我的手心濕了。在她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改掉了潦草字,但字依然飄,所以現在寫字時總喜歡在下面壓把尺,也不知道這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只是這樣放著自己安心罷了。
還有一次,是暑假過后,一個同學來跟我說,原話我已經記不得了,大意是:真開心,某天我們去薛老師家問題目,老師不僅教了我們,還請我們吃零食呢。看著她那神情我怎么能不羨慕呢?自然不會是那零食,而是那人啊!我忍不住在心里想:要是當時我在就好了!薛老師一定是那夏季微風吹漾的語氣,不疾不徐地,低頭看看題目,想通了,抬起頭訓我們兩句。語氣并不嚴厲,像水波的搖拂輕輕落在我們心頭,手輕輕劃過作業,慢慢為我們分析。那聲音裊娜著來到我的身邊時,剩下微風和河水的密語,抹去一夏的燥熱。以后的假期中,他們偶爾也會去她家,但我不是生病就是不在附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就這樣吧,只能羨慕了呀。
今生有幸能與你師生一場是最大的緣分。
怎么樣,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是不是一個教大家寫作文的好老師。寫景、寫事、寫人通通都有,只是你學到了多少。只要用心,課本里有很多教你寫作文的好老師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