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薇
[摘要]在鋼琴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課程教學創新進行得如火如荼。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教學的不足,掌握學生整體情況,并能夠以此為依據,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對策,轉變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效果。近些年來,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愈演愈烈,為了順應時代發展以及教育改革要求,本文就以職業技能競賽下的鋼琴課程教學對策進行幾點研究。
[關鍵詞]職業技能;鋼琴課程;教學策略
引言
通過具備職業技能大賽,對鋼琴教學進行考核,對鋼琴教育工作者的執教能力有整體把握。同時,又能夠全面了解鋼琴專業學生的整體專業素質,結合技能大賽的結果,改革和完善鋼琴教學課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會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能型人才。
一、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鋼琴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為了促進學生鋼琴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本校舉辦了鋼琴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主要對學生的演奏表現力、基本指法、協調性等方面進行了考核,通過本次職業技能大賽,發現如下問題:
(一)鋼琴學習興趣不足。結合竟能大賽結果與調研發現,很多學生的鋼琴基礎技能薄弱,專業能力不夠,都是由于對鋼琴學習缺乏興趣造成的。鋼琴學習和練習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學生容易喪失興趣和信心,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學生基礎技能差,鋼琴技能比賽成績不突出。
(二)缺乏表現力和想象力。彈奏作品時,只是照著樂譜生硬地彈出音符和節奏,沒有情感體驗和表現,更談不上對作品進行聯想和想象。因此,無法感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美。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就談不上音樂表現力,只能像機器人一樣機械的彈奏,違背了音樂最終表達情感的旨意。
(三)手指與手臂僵硬,手指跑不起來。在彈奏一些快速的曲子時,手指跑不起來。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很多人彈琴完全不懂得彈琴要結合和使用放松自然的手臂重量,彈琴只見手指在十分努力地動,聲音非常單薄、無力。這樣,自己可能很努力,也非常之費力,但是試想,如果完全不給手指一點手臂力量的支持,單靠幾根細細的手指孤軍奮戰,那是無論如何也對付不了龐大的鍵盤的。
二、分析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鋼琴課程教學策略
(一)課程教學側重內容
教師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三感,即樂感、手感、氣感,讓學生對鋼琴練習更感興趣。通過播放具有旋律的音樂,提升學生的樂感;讓學生經常按壓琴鍵,找準每個音調的琴鍵位置,提升學生的手感;教師還需要練習學生的氣感,確保這三感相輔相成,不斷融合,促使學生在日后的藝術發展道路上擁有更好的前景。
1.樂感培養
之前提到的樂感,是指學生能夠對高低音進行區分,并可以合理地進行調試、調性,提高對不同音樂旋律的靈敏度和反應度。相同的作品在被不同的演奏者演奏的過程中,可能由于個人情感的夾雜或閱歷的添加而產生明顯的變化,演奏者為了給聽眾營造一個更好地聆聽氛圍,確保聽眾可也被這富有情感的演奏所吸引,因此,演奏者會盡量地將個人情緒與曲風融合,達到共鳴的目的。由此可見,樂感對于演奏者來講,是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擁有良好樂感的人,可以配合高超的演奏技巧,給人以更多的感動。所以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提升一個人的樂感?樂感是否與生俱來?對比之前的音樂藝術大師來看,樂感可以通過后天鍛煉獲得,也有些人天生對音樂十分敏感,可以充分地理解難以想象的音樂演奏旋律。相比于某些突出的音樂天才,多數人都采取不斷努力、積極奮進的方式,培養個人音樂樂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將音樂更好地與生活相結合,豐富個人經歷。教師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樂感,可以在思想上不斷完善以及提升學生的知識。
例如:選擇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名著或者一些書籍進行閱讀,通過將這些曲調進行學習,才能在具體的樂器上更好的抒發情感。演奏者為聽眾營造了一種情感書寫和表達的氛圍,因此,不同的人對于同一樂器和演奏情境,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正是音樂樂趣所在。首先,音樂可以超脫靈魂,讓人富有靈氣,并在潛意識中發掘自身并未發現的長處;其次,后天努力對于學生樂感的培養和生活的訓練十分重要,讓學生通過后天的刻苦努力,提升了感受音樂的能力,讓有夢想的學生成為理想的音樂演奏者。
例如:教師在開展鋼琴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讓學生經過反復練習以后,可以用心去聆聽音樂,而非只讓音樂從耳朵當中略過。教師應注重細節的培養,讓學生不斷嘗試去彈好每一個小節的每一個音符,才能按照樂譜上的指法,圓滿地完成演奏任務。學生需要相信自己,由內而外的展現出一種學習的自信,才能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掘個人能力的不足,下并意識的去進行完善,讓自己和音樂充分融合,做到人琴合一的同時,擁有一個更大的發展舞臺。學生通過聆聽不同曲調和演唱風格的碟片,觀看大師的表演過程,多學多唱,提升個人樂感,確保在演唱競賽環節更加熟練。
2.手感培養
所謂手感,就是演奏者可以通過清楚地分辨每一個按鍵的位置,跳躍性地進行琴鍵的按動,并控制好案件力度,才能讓整首音樂更加流暢,演奏出美妙動聽的好音樂。教師在為學生講述不同音樂作品時,需要充分結合自身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講解,完成作品的情感表達任務。
第一,學生需要不斷加強基本功練習,提升手指的靈活度。常言道“熟能生巧”,之所以一個人能夠后天獲得“巧”的能力,這個人首先就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讓手指對鋼琴更加熟悉,提高手指靈活度的同時,增強手指的敏感度,并確保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效的控制力度。
第二,學生需要不斷強化個人聽覺能力。音樂是否動人,主要還取決于聆聽者是否擁有一個善于傾聽的耳朵。利用聽覺使學生能夠準確地分辨不同的音色,教師要求一位學生任意選取演奏內容,并在鋼琴上彈奏,然后讓另一位學生按照音色分辨不同的旋律。教師讓學生加強平時的訓練過程,確保對每個節拍的音符、音色有更準確的掌握,才能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endprint
第三,多聽他人的錄音。有些學生具有較高的音樂天賦,因此,在演奏不同音樂曲調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錄制,彈奏完畢以后聆聽錄制的演奏形式和風格,通過尋找錄制內容的瑕疵,不斷完善個人能力。
3.氣感培養
音樂的演唱注重氣息的調節,能夠合理地對呼吸進行處理,是演唱者必備的技能。
眾所周知,人們為了生存,就需要不斷地呼吸,而演唱方法也是如此,為了提高不同語氣的抑揚頓挫程度,從而讓整體的演出內容更加完整,合理地調節呼吸,讓上句和下句具有一定的連接關系,才能讓音樂內容顯得不空洞,讓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恰到好處,形成強大的“氣感”,以便準確地演奏琴譜上的內容。學生提升氣感的同時還需要進行連貫式的鋼琴演奏,合理的斷奏、停頓、變換速度,都可以讓音樂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和改變,突破傳統音樂演奏的束縛,確保音樂可以進一步提升個人情感。在職業技能競賽當中,演奏時需要十分注重細節的處理,情緒要飽滿激昂,是演奏者的必備素質。教師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個人樂感,適當的播放動聽的音樂資料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呼吸和演唱能力,學生需要反復對教師指定的曲目進行演唱,加深對這些音樂的理解和印象。學生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更好地將呼吸和音樂融為一體,確保在演唱的過程中做到“琴人合一,人手合一”,全面提高學生的樂感、手感、氣感,并要求演奏者不斷學習這幾個方面的知識和內容,加強對這些問題的重視程度,確保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加順利。
(二)手指能力的訓練
手指的能力是指學生在演奏鋼琴時每個手指是否有獨立活動的能力,在具有獨立性的基礎上是否靈活和有力。表現在實際彈奏中就是所演奏的音符要具有一定的清晰度、均勻度和流暢度。因此學生要較好的完成每一首鋼琴作品,堅實的手指能力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教師可以選擇車爾尼的《337》,來專門訓練手指的獨立性和手指能力。并結合車爾尼的《599》的第65,67,98首練習曲和車爾尼《849》的第一、三、四、三十首練習曲。要求學生在做這些練習時都先要用慢速來練,但在慢速練習中,每個手指動作要快,當發出聲音后,就不要再繼續使勁用力。要讓學生明確這么一個道理,慢練時把動作夸大,練快時放松,這是一種練習的手段,如果速度快了還用這么大的動作,那就會使手指張牙舞爪,窮于應付。速度也會受到限制。所以我們必須把練習的動作和正式演奏的動作分開來。練習時為了打開指根關節,活動開手指,我們用高抬手指方法來練習;而正式彈奏時,手指要用最精簡、最節約的動作。這種彈法簡稱為“要貼鍵”,即手指尖貼鍵的小動作,以達到快速。
在練習中同時需要注意的還有均勻度的問題。有的學生彈琴聲音很不平均,有的硬,有的虛;輕重不一致;速度不均勻。這類問題一般是由于手指缺乏獨立控制能力所造成的。要解決不平均的問題,一是要踏實慢練,讓每個手指都平均地得到鍛煉,不能圖快養成很多毛病。
結束語
職業技能競賽,是我國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具備技能競賽,達到統籌全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教職人員工作熱情的目的,最終實現教學水平與學生技能的雙提高。本文以鋼琴課程教學為例,對職業技能大賽導向下的相關教學對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發現,在鋼琴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唯有客觀看待這些問題,正視這些問題,才能夠更快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鋼琴技能,完善專業修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