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路面工程技術是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文章對路面工程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從教學內容、教學主體與模式、教學檢驗與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效果等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路面工程
中圖分類號:U416-4 文獻標識碼:A
一、課程存在的問題
路面工程技術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教學知識陳舊,新知識更新慢,教學內容存在比較滯后的情況,且大多數教材理論為偏重,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并不適合;②課程教材連續性以及整體性較差,對于施工過程的實際案例,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簡單的羅列,不具備完整工藝流程的闡述;③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編排存在脫節現象,工程案例與實際之間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嚴格的以崗位職業要求為依據進行教學;④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較少進行實際的操作,存在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上述路面工程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明顯落后實際工作的知識,甚至一些知識已經是被淘汰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
二、改革措施
1.教學內容改革
全面審視教材,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對教材進行改良,剔除不合時宜面臨淘汰的知識,并以實際的工作需求為依據對教材中缺乏的內容進行添加與完善,提高其有效性與實用性,使教學內容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構建以任務驅動、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課程教學體系,在內容編排上以路面結構層施工過程為主線,根據能力訓練的要求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安排了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教學內容包括路面工程實測實量、路面基層壓實度檢測、路面構造深度檢測、路面抗滑性能檢測、路面滲水系數檢測、路面工程質量評定等6個實踐任務。
2.教學主體與模式改革
教師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高可通過加強掛職鍛煉的方式實現,選擇具有先進技術和一定規模的施工企業作為專業教師掛職鍛煉的場地,使教師能夠在作業第一線對當下最新的施工經驗進行了解和學習,才能有效地統一實踐與理論,促進“雙師”制度的逐步實現。主講教師均來自工程施工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教學效果好;同時聘請公路施工等方面的技術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共同分析對應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工作過程、工程情景,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制定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綜合實踐和生產實習。
在教學方法上,應明確其基礎為專家咨詢,載體為項目,導向為崗位需求,在教學中始終以案例貫穿全程。以視頻與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教學中添加,以生動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以實訓室結合施工現場實施實踐教學,以雙配制進行教學,通過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提高學生技能掌握程度。將傳統學科體系模式打破,精心設計每一次課,在第一次課時對課程要求進行介紹之后,以實訓場訓練的方式讓學生逐一熟悉實訓設備,引起其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
3.成績評定方式改革
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成績評價體系,應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能力,避免一次考核評定成績存在偶然性、隨意性的問題。最終考核與過程考核為組成考核的兩種方式。對施工現場實際工作進行模擬來實現過程考核;最終考核中包含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掌握程度的考核,其中大幅減少理論內容,而主要以關于操作能力掌握程度的主觀題進行考核。
三、改革效果
路面工程技術課程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課程內容改革使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把學生作為學習行為的主體,教師起到輔助和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實現由“被動”變為“主動”的角色轉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安宏科.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技能教學實踐與探索[J].甘肅科技,2011(3).
[2] 王雪蓮.基于“工作過程”《路基路面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