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中仁+劉楊
摘 要: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項重要的高校課程改革內容,本文根據調查結果綜合分析了當今基于自媒體平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基金資助:四川大學2017年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項目
2017年1月2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無論是從年齡結構抑或是學歷結構的調查看,高校大學生作為“鐵桿網民”的數量一直占據著無可攀比的絕對優勢[1-3]。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與新要求,如何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看待自媒體時代,提高他們對數字信息判斷能力、思辨能力、解構能力和自媒體工具使用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成為當今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初步研究,但關于“自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未形成全面系統的理論成果,特別是上結合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將其上升到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主張[4-5]。此外,國外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不多,主要通過隱形教育的方式把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滲透到其他學科當中,國外還注重開展愛國教育活動來激發研究生的愛國熱情,在實踐中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到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6]。綜上,針對開展基于自媒體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途徑研究勢在必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1 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特別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因此,結合使用新技術手段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今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與新思路;同時也是傳統課堂思想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2 目前大學生對通過自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現狀
1. 大學生使用自媒體情況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學生通過自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了解,我們向成都某重點高校大學生(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發放了5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93份。其中,參與調查人員所學專業涉及理、工、文、醫等各個領域,男女比例接近1:1,調查結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自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程度高,使用頻繁。
自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如圖1(a)所示,目前大學生主要使用的自媒體平臺以QQ空間,微信,微博為主,并且多數學生同時擁有多個自媒體賬號。此外,調查者中有75.88%每周訪問自媒體超過3次,更為甚者幾乎每天都要訪問自媒體平臺。由此說明,自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1. 大學生自媒體使用情況調查
2. 通過自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
自媒體由于其便捷性,即時性的特點在大學生群體中很受歡迎,幾乎完全取代了電視,雜志,報紙等傳統媒體。這也意味自媒體對大學生有著其他媒介形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由圖2可知,超過85%的同學選擇性的相信自媒體平臺上的內容,超過60%的同學認為自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對其具有影響。因此,自媒體平臺上面的信息以及內容以及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這他們的思維方式。通過調查發現,自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影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自媒體平臺上各類信息資訊豐富,大學生可以便捷地關注各類資訊,大學生主要關注的信息為生活娛樂、體育資訊、學習教育、時事政治等四個方面為主。
其二,影響大學生表達自我的方式。大學生可以方便地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自媒體平臺表達自己。主要利用自媒體平臺分享有趣的資訊,記錄個人心情以及學習生活等比較私人化的信息,自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展示自我的載體,這也是其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影響大學生的思維觀點以及看待問題的態度。自媒體憑借其快捷和海量的內容等優勢,使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但是,受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的局限性等因素限制,他們往往表現出不善選擇,批判有余而鑒別力不足的弱點。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將近70%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對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辨能力有影響,同時4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平臺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會產生影響。
當然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多數人認為網絡上的觀點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影響,85%的大學生對自媒體上的信息選擇性相信。
圖2 自媒體對大學生認識的影響
3. 大學生對自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態度
在調查樣本中,有86 %的大學生主要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獲取與思想政治相關的資訊。同時調查顯示,他們也更傾向于接受利用自媒體平臺獲取與思政有關的信息,將近75%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平臺使用方便,覆蓋面廣,適合與思政結合推廣。針對如何將自媒體平臺與思政結合的問題?大學生們主要的觀點集中一下三個方面:
其一、多數大學生對自媒體平臺上發布的與思政有關的內容選擇性學習,主要取決于內容以及形式的質量。
其二、大學生普遍愿意接受以輕松愉快的形式推送的內容,多數愿意接納的方式為視頻、漫畫、圖片解讀等形式,而不愿意接受長篇大論的理論性學習文章。
其三、大學生更希望關注的思政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而不僅是對國家政策的泛泛而談。
3 加強通過自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通過我們的調查問卷,我們對大學生對于自媒體使用情況,以及他們對將自媒體與思政教育結合的態度有了一個整體了解。因此我們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這一機遇,改進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實現在網絡社會中利用自媒體平臺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工作方式。現在這一工作已經在陸續起步,目前已經出現一批利用自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結合我們的調查報告,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 重視對新媒體的運用,充分發揮新舊媒體各自的作用
要在運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重視對自媒體和新技術的運用,使新舊媒體能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自作用。高校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契機,將自媒體平臺應當作為傳統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開展適應時代發展,學生需求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創造性的開展大師線上、線下講座,充分發揮新舊媒體的優勢,力爭全方位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自媒體平臺催生新的校園網絡文化。因此,要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重視在自媒體、新技術條件下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先進主流文化來占領高校校園新媒體陣地。抓住學生會、學生學術型社團等學生組織,搭建大學生自主創新學習平臺,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中去,開展具有特色的創意活動,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
3. 創新手段和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發揮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等自媒體平臺的功能,以互動式、體驗式、引導式和滲透式等方式來開展政治教育工作,實現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和諧與統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應該順應時代變化,適當改變傳統課程教育形式,創新性的開展具有時效性、特征性又不失原則性的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思想健康發展,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將網絡技術手段和移動通信技術手段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來,建立屬于自己的思政網絡平臺,及時了解網絡思想動態,開展相關調研。此外,還應緊跟潮流,了解學生變化,及時填充內容,改進方式,從而增強教育效果。
4 結語
自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一塊重要陣地,加強運用自媒體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有力的補充了傳統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化的局面。基于自媒體平臺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多元化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教育路徑的探索,它是傳統教育的繼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季海菊,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南京社會科學,2015(05):第151-157頁.
[2]涂欣紅,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影響研究,2016,南昌大學.第44頁.
[3]楊賢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2014,安徽大學.第48頁.
[4]郭長義,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第188-192頁.
[5]張金秀,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魯東大學.第43頁.
[6]王凡,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研究.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6(03):第97-100頁.
作者簡介
蘭中仁(1974-),男,江西人,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劉楊(1991-),男,四川人,博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