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熊娟
摘 要: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高校計算機的應用教學中越來越多的院校與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更加重視,其中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等是該教學方法主要具備的特征。但是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對相關的問題與設計原則重視起來,從而可以將其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效果更好的發揮出來。因此本文主要是對任務驅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效果
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在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網絡和互聯網,而且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將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熟練的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計算機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將教學內容和方法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合理的選擇,將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效果不斷提升。另外還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崗位工作中很好的應用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能。所以當前學校與教師更加重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因此具體研究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論述
1.1 概念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建立的教學法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變革,用多角度和多層次的教學模式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探索式學習的目標得以實現,這種變革可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可以將教學質量和效果不斷提升。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根據相同的任務在適當的情景下,通過自我探索的方法不斷的學習,這樣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將學習任務不斷的完成,使構建知識的目的能夠達到[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覺的心理活動可以逐漸的形成,從而可以將學生獨立探索等自學的能力逐漸培養出來。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是計算機教學中主要的兩種任務類型。
1.2 特征
教師、學生和任務三者之間的互動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最明顯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得以形成。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將任務確定下來,再完成驅動,最后是對信息素養進行培養。將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任務進行引導和誘發,使其不斷加強,這就是任務驅動的本質。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教學的主體主要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征是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現出來,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合理的把握,使構建自己知識結構的目標得以實現,將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加強。同時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信息交流要不斷加強,將正確的方法找出來,從而將教學效果不斷提升[2]。(2)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是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中,教師要將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完成狀況及時的掌握,同時要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督促學生的學習,其不但是創造任務情境的人,同時是幫助學生完成任務的人,所以說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是教師。(3)任務是學生學習的主線,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中,設計任務是核心內容,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落實任務。師生之間所有的互動也是圍繞任務而開展的,學生將實際問題通過計算機技術合理解決,在學習中合理應用計算機技術。
2 任務教學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關鍵內容是任務的設計
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的考慮,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中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仔細分析,將不同的任務設計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在設計任務時,在學習任務中融合原有的計算機知識,這樣使學生節能夠對新的知識不斷學習,同時可以對舊知識不斷的復習,使其將計算機應用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3]。另外層次性是在設計任務難度時要注意的,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同時要對任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不斷的強調,使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符合,對學生的運作能力進行培養。
2.2 對任務的擴展性要重視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高等院校對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培養要更加重視。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中,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潛移默化的加強。將大量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等空間留給學生,對學生獨立制作有個性作品行為要大力支持和鼓勵。
2.3 要及時轉換教師的角色
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首先要將明確的定位自身的角色,即在對學生構架知識結構的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而并不是使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力度不斷的加強,深入學生底層,同時要對學生積極的組織和引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不斷的了解和熟悉,對學生的探究行為積極的引導,使其將計算機學習任務更好的完成。
3 設計任務要遵循的原則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目標性原則,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中要始終與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相符合,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準確的評估,使培養學生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目標盡快實現。(2)趣味性原則,在所有教學過程活動中始終遵循的一個真理就是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根據這一狀況,教師在設計計算機應用課程時,一定要將學生的興趣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強烈。(3)可行性原則,在高校計算機應用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和應用,這樣學生可以盡快的適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自主完成相關的任務。(4)整合性原則,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一定要融合其它的學科,在其他學科中將計算機教學服務充分的利用起來,這樣可以將任務更好的設計出來。
4 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4.1 學生的自我驅動無法完全實現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自動式的學習,其主要是通過任務來完成的,學生的自我驅動使該教學方法的本質。但是當前任務的驅動無法通過課堂的教學方式來實現,許多學生都是跟隨著教師,自身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在自我學習中不知道從哪入手。所以在計算機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主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的成就動機不斷的培養和引導。
4.2 在設計任務時參照物缺乏
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內容是設計任務。但是在設計任務中,相應的標準并沒有統一,對于任務的設計許多教師無法很好的把握,所以高校計算機應用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果設計和實施任務驅動。
4.3 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無法實現
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的尊重,在設計任務時往往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使用,從而將實踐和發展的機會提供給每個學生。但是有些小組無法合理的分工,因此會導致在小組活動中個別小組成成員的無法參與,所以說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并無法實現。
5 結論
由此可見,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最為明顯的特征,其對傳統的學生被動式的學習模式進行了改變,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和任務為主線。但是這一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要準確定位自身的角色,將教學內容和方法合理的選擇和使用,這樣才能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將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從而可以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斷的提升,進而可以推動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海江.計算機應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效果探討[J].林區教學,2015,23(08):98-99.
[2]鄭健英.計算機應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效果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5(10):99-100.
[3]王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31(09):318+312.
作者簡介
趙凱(1982-),男,漢族,河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 計算機應用技術
熊娟(1983-),南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