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婕妮++陳熠舟??
摘 要:營造班級閱讀氛圍,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有益書籍,提升語文素養。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筆者提出了“建立定期分享機制”、“靈活利用微信工具”、“建立閱讀成長手冊”以及“創新開展閱讀活動”等趣味方式來營造班級閱讀氛圍。
關鍵詞:趣味方式;小學;閱讀氛圍
閱讀永遠是語言教學中不會冷卻的話題。閱讀有益的書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小學生而言,不僅能夠開拓視野,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是極為可觀的。
當前的課外閱讀物市場日新月異,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課外讀物日益涌現,它們以兒童為中心,立足當今社會潮流,包含多種風格題材,形式新穎,關注兒童的興趣與成長,且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小學生思維發展與情感體驗的需要。因此,營造班級閱讀氛圍,養成學生自覺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知識的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進行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后,筆者總結了當前班級閱讀氛圍創設方式具有“流于形式”、“時間期短”、“效果不佳”等缺點。由此,筆者認為不如創新方式,以趣味性較高的方式營造班級閱讀氛圍。
一、 建立定期分享機制
營造較高的班級閱讀氛圍不可離開集體的力量。對于小學生而言,活動以集體運作的模式總能夠使他們在過程中互相督促,更好地投入,適當的競爭關系,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督促自己開展閱讀。因此,建立班級的閱讀分享機制是營造班級閱讀氛圍必不可缺的部分。
(一) 在線分享——建立班級閱讀分享微博
微博作為當前傳播范圍較為廣大的媒介,能夠充分地傳播信息,促進分享的有效進行。教師可以形成以下機制——第一,建立“班級閱讀微博”,要求班級同學關注;第二,要求班級同學輪流撰寫80字以內的讀書心得,交予教師;第三,教師以班級名義,在網絡上發表學生短小的閱讀心得,并簡要進行評價;第四,班級學生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在家中進行線下交流;第五,教師可以與微博上的閱讀大V(微博知名人士)進行互動,促進分享活動的影響力。以此方式進行分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進行閱讀,還能督促其思考,撰寫分享感悟。
(二) 線下分享——建立“匿名閱讀墻”
在班級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后方設立“匿名閱讀墻”。學生可以自取筆名,利用匿名的方式,將自己的心得或閱讀收獲寫在小紙條上,粘貼在教師后方,以匿名的形式互相交流。學生可以表述自己的閱讀心得,也可以對他人的閱讀評價進行評價與提問。采用“匿名”方式,富有神秘感,能夠促進學生對“匿名閱讀墻”進行較多的關注,除此之外,為了保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應定期選擇較好的分享紙條在班級講解,以此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二、 靈活利用微信工具
隨著如今的全民閱讀逐漸深入人心,家長也逐漸意識到了閱讀對于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對于孩子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他們對于創設班級的閱讀氛圍能夠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面對工作忙碌且文化素養程度不一的家長,教師應該如何與他們密切配合呢?在本文中,筆者提出,微信工具的活用,能夠團結家長的力量,促進班級閱讀氛圍的提升。
(一) 微信朋友圈打卡機制
近日,“21日打卡計劃”風靡全球,許多人在社交媒體的促進下,對自己的習慣或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良或提升。教師可以建議家長采用微信朋友圈打卡機制,記錄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此使孩子在家中養成定時閱讀的習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家長的朋友圈簡要了解孩子閱讀情況,從而針對個人開展相應的建議與指引。
(二) 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平臺主要有實時交流、消息發送和素材管理的功能,公眾號用戶能夠發布共享信息,進行及時交流。面對部分家長難以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難題,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共享較好的閱讀書籍,在線提供閱讀方法的指導。
三、 建立閱讀成長手冊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總是能夠在各項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身心合一的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評價與反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勵學生的行為。在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后,筆者發現:截至目前,少有教師能夠對學生的閱讀情況詳細地進行了解,即便他們渴望將孩子的閱讀情況了熟于心,但是面對數量眾多的班級學生和繁重的語文教學任務,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此,筆者認為,教師可為學生建立“閱讀成長手冊”,這不僅能夠體現評價過程的動態化,也能反映學生自己每個階段的閱讀反思和自我評價。“閱讀成長手冊”中可以放置的資料有:課外讀物,摘錄本,讀書筆記,閱讀記錄卡,優秀習作本等,還可以放置相應的閱讀獎狀、教師評語、家長鼓勵等物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定期根據閱讀成長手冊進行了解,并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簡要的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 創新開展閱讀活動
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當前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受性別影響較大,題材比較單一,男生主要偏向科技類小說,女生主要偏向情感類小說,即使這樣能夠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也難以避免學生情感與知識方面的缺失。針對這樣的現象,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進行“閱讀結對活動”,讓閱讀范圍不同的學生進行閱讀結對,交換閱讀書籍,進行定期的交流分享,促進閱讀范圍的拓展。這樣的活動既能夠使學生接觸廣泛的書籍,減少其閱讀成本,還能夠增加班級同學的凝聚力,建設書香氛圍濃厚的班級。
除此之外,教師可利用語文課定期舉辦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閱讀分享會上講述自己和閱讀的快樂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閱讀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收集他們與閱讀的快樂故事制成小冊,在班里進行傳播,鼓勵其他同學也參與到閱讀中去。
語文作為一門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學科,閱讀正是開啟它神秘大門的鑰匙。在被譽為人的潛在智慧發展的最佳時期的小學階段,營造班級閱讀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視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開闊。我相信,在閱讀氛圍的創設下,學生終會成為熱愛閱讀、熱愛生活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