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君
內容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應用寫作》課程面臨著學生淺閱讀、微寫作、以及在課程學習與寫作中不加思考機械照搬等危機。但移動互聯網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因此,在《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其帶來的機遇,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引導學生用好網絡深入閱讀補充知識,運用網絡實現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觀看優秀的視頻公開課博采大家之長、提高閱讀與寫作水平。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應用寫作》 教學改革 師生互動
移動互聯網將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為一體,讓用戶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當前,隨著網絡覆蓋面的擴大4G數據業務及 WLAN、WIFI等業務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便攜終端的迅速普及,我國的移動互聯網已進入到全民時代。移動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改變著人們的行為習慣以及思維模式,青年大學生更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用戶。前幾年,很多學校通過嚴格的學生管理工作以及任課教師的課堂管理限制學生上課使用手機上網,現在,這一趨勢實際上已不可阻擋。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時代提供的相關信息、平臺、技術給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如獲取知識與信息更加快捷、全面,不分時間、地點,師生的交流也不在限于課堂和面對面。然而,移動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箭,大學教學也因此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也不例外,面臨著一定的危機。
淺閱讀。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相比紙質閱讀材料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帶來了更大的閱讀便利性,學生獲得信息、進行閱讀很少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閱讀的簡便快捷和其隨時隨地性,海量信息的爆炸式推送,手機屏幕閱讀時翻動的快速,使得學生隨時隨地的閱讀成為可能,他們可以在排隊買飯的間隙、從寢室到教室的路上、甚至是到了教室等待上課鈴響的幾分鐘進行快速瀏覽與閱讀,更有甚者,很多不愿聽講的學生或課堂不愿聽講的時候也是拿著手機在瀏覽,這中間也會有一部分是在玩游戲或聊天。這種不分場合的瀏覽閱讀大多時候是一種淺層次的、碎片化的。這種閱讀正在成為大部分大學生的主要閱讀方式,長期“淺閱讀”,很容易讓人的思維能力弱化,缺乏思想深度,很多人沒有耐心去讀完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還有很多人甚至連這種淺閱讀都算不上,譬如,有人看完標題就了事,或最多看一下標題下面的提要,然后就以為抓住了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以此來和別人作為交流的材料,或者在后面妄加評論,實則謬以千里。而《應用寫作》中大部分文體不管是材料的搜集還是主題的提煉等都需要做深入的閱讀才能完成。
微寫作。與淺閱讀相適應、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微寫作。移動互聯網時代,寫作者獲得了更大的寫作與發表的自由。資訊發達、信息充斥媒體,生活節奏產生的時間碎片化,使得寫作者總是盡可能地寫作那種短平快的文章并盡可能利用標題吸引眼球引起注意。微博、微信、QQ說說都成為個人發布信息的平臺。學生的寫作、交流與閱讀一樣的便利,各種表情符號、表情包、自創的網絡語改寫了已有的語法規則與寫作規范,還有隨手拍照并上傳、有圖有真相甚至從某種意義上取代了長篇大論有文為證,他們通過一個表情符號、表情包、自創的網絡語和即時拍下的圖片就替代了以前要寫的一頁紙質日記,甚至相比以前的QQ空間日志都有了極大的簡化,對他人的評論、要發的感嘆也可以輕易用一個點贊的手勢符號或相應符號圖片解決,語音聊天也大有取代書信交往之勢。這樣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在中小學課堂學到的語法規則與寫作規范在實際應用中被拋之腦后,人際的交往與溝通也因此并不能通暢達成,反而要通過不斷重復溝通、確認才能最終達成,影響實際的溝通交流有效完成。這也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寫作的隨意性大,不遵守語法規則與寫作規范,缺乏文體意識,總以為這些規范是對他們寫作的束縛。難怪有人針對大學生現狀感嘆:你說你修過《閱讀與寫作》,但你讀的是手機、寫的是微信。對語文,你自己都沒有信心,你還指望人家對你有信心?
懶思考。由于移動網絡的普及,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上網,而不需要回到宿舍或到圖書館等特定的空間才能上網。學生很多知識的獲得也不需要直接從老師教學中獲取,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老師講的內容學生會認為只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通過搜索就能輕易獲得,即使是課堂上老師強調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他們也可拍照保存,而不是通過記筆記來消化吸收。即使是拍照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學生們很快就可以通過網絡分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時候學生會在課堂上直接拷貝老師的教案、講稿之類的,或者讓老師在QQ群或者微信群分享老師上課材料。學生獲得這些材料并不意味著學生獲得了相關的知識、掌握了相關的技能。因此,學生很少通過思考來貫通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同時由于學生的閱讀習慣的改變,他們更多愿意通過手機上網進行閱讀,而不是結合老師的講解、根據老師的要求去閱讀紙質教材的理論知識和相關例文。而作為《應用寫作》來說,這門課程是相當講究寫作規范與格式要求的,學生通常會認為通過手機可以閱讀同樣的內容,但實際上除了一些特定的付費的網站,網絡上相關的內容往往與各種信息雜糅,加上手機屏幕的限制,即使與教材相同的內容通過手機閱讀的時候,其實際效果與閱讀紙質教材相去甚遠。也就是說,由于知識的獲得相對以往更加便利,導致一種狀況是學生容易忽視消化吸收知識、提升技能這樣一個過程,這樣掌握的知識容易浮于表面、掌握的技能不那么牢靠。
在寫作訓練中,機械照搬現象常見。由于《應用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把握,進行大量的寫作訓練是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老師往往會讓學生根據實際、結合情境進行訓練。現在的情形是一旦老師布置了寫作題,很多學生本能地打開手機網絡搜索老師要求寫作的文體例文,而不是根據要求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完成寫作。由于網絡的開放性、發布信息幾乎是無門檻的,網上的文章五花八門。而學生由于在課堂上學習的不夠深入,加上掌握知識也需要一個過程,并不具備足夠的鑒別能力,因此生搬硬套的現象極為普遍。本人在教學中曾經遇到這樣的情形:在講授了求職信的寫作方法后,根據學生的專業設定相關條件,要求學生寫一封求職信。可是,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好幾個學生開頭寫著“雖然我不是這個專業的學生,但我通過輔修(或自學)學習了相關的課程”。當我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寫的時候,其中有學生回答說自己參考了網上的相關例文,例文中就是這樣寫的。而實際上,課本中就有非常標準規范的例文。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為學生展示了例文。可很多學生習慣不加思考從網上照搬,甚至忽略老師給定的條件、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那么這樣很容易導致將來學生在實際生活或工作中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寫作》課程面臨的危機很容易導致的一個后果是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下滑、思維能力的減弱。這同時也是其他相關課程教學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因此,教師針對學生情況與課程面臨的境地在思考各種應對措施。就《應用寫作》本身的實際情況而言,推進教學改革是不容置疑的。移動網絡帶來的種種危機同時也會帶給教學更多的便利與機遇。因此,在加強基礎知識理論教學不放松的前提下,應充分利用移動網絡及相關技術,而不能簡單地采取堵住或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方式。如引導學生應用移動網絡進行深入閱讀,而不只是粗略瀏覽,教會學生通過中國知網、萬方、超星等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查找資料而不只是用百度搜索海量無法鑒別的信息。師生在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通過網絡互動而不是課堂上單方的灌輸,鼓勵學生在網上學習相關的視頻公開課、博采眾家大家之長。總之,教師能充分認識到這樣一個時代給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危機,更多地是可以利用其便利服務于教學并隨著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就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