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童
摘 要: 新形勢下高校國有資產規模迅猛發展,各高校間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由于一些原因,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識不強等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關鍵詞: 新形勢 高校國有資產 管理工作
高校國有資產是學校從事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管理好、使用好國有資產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資產管理,對學校資產進行優化配置、合理分配、靈活調劑,進一步提高資產利用率,實現資產效益的最大化。
一、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概況
(一)高校國有資產的概念
何為資產,所謂資產是指高校占有、使用、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高校國有資產包括用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國家無償調撥給高校的資產、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接受捐贈等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其他資產,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
(二)高校國有資產的分類
按照性質分,可分為事業資產和企業文化資產。事業資產主要包括學校的固定資產、貨幣資產等。企業文化資產包括各類校辦企業等資產。
按照內容可分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和外延資產四大類。
二、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一般來說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學校國有資產由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統一管理,按資產的不同形式,分別由各主管部門分口負責,各部門確立國有資產使用管理責任人、各資產使用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為本部門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人,并指定一名專職或兼職的資產管理員負責本部門國有資產賬、卡、物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目前高校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機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資產管理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六大類,分別為:
(1)事業資產和企業資產統一由一個部門管理。
(2)事業資產、企業資產各由一個部門管理,互相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3)事業資產按資產類別或職能分由多個部門管理(比如:房產處、設備處、招標辦)、企業資產由一個部門管理:設立國資辦(或類似機構)統籌多個部門;未設立國資辦(或類似機構)統籌多個部門。
(4)事業資產由一個部門管理、企業資產由多個部門管理:設立經資辦(或類似機構)統籌多個部門;未設立經資辦(或類似機構)統籌多個部門。
(5)事業資產由一個或多個部門管理、企業資產沒有專門機構管理:出資人職責由資產公司代行;.出資人職責由誰行使不明確。
(6)事業資產、企業資產均由多個部門管理:設立國資辦統籌多個事業資產管理部門;設立經資辦統籌多個企業資產管理部門;國資辦、經資辦均設立;國資辦、經資辦均未設立。
總體來說,高校目前尚未完全形成比較統一、具體的管理模式。
(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意識有待增強
受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通常將高等院校中的國有資產看作是一種消費性的資產,在財務管理中不核算成本或不計提折扣,也不關注資產的效益。高校資產的投入與效益評價體系缺失是導致資產使用效益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鑒于目前高校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撥款,國有資產長期以來都無償使用,經費的使用效益并無完整的評價體系;其他資金來源渠道呈多樣性,缺乏必要的約束和管理,因此導致長期存在的資產管理的效益意識淡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意識不夠。
(三)歷史遺留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清理
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歷史遺留問題,主要表現為學校資產存在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無形資產的使用不規范等,國有資產存在流失風險。學校國有資產監管薄弱,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有些校辦企業長期沒有投資回報尚未得到有效清理。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一)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資產使用人對國有資產的認識不夠,管理意識淡薄。很多高校校區經歷過置換與搬遷、部分院系和單位都經歷分離或合并,資產流動性較大;但由于缺乏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學校一些機構撤銷合并后,資產管理部門沒能及時履行職責,相關部門缺少資產使用管理責任意識,部分院系(部)沒有及時辦理資產調撥或劃轉,造成部分資產來龍去脈不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2.國有資產監管制度不夠健全,制度執行力不夠到位。盡管很多高校在資產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加強資產管理提出了嚴格要求,但需要制定各類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的細則及操作流程,增加對無形資產與對外投資管理的可操作性。另外,對已有制度的執行力還亟待提高。有些管理制度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有效落實。如部分固定資產監管手續還不健全;部分接受捐贈或附送所得的資產未能及時入賬;基建或裝修同時定制的設備、家具未及時分類入賬;部分資產未能及時辦理報廢和增減值手續;有些部門對實物資產的監管、重視不夠,不能及時發現資產“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情況,造成財務的資產賬與資產管理部門的實物賬不完全一致。
3.資產管理部門的聯動性、信息共享性與一致性有待提升。盡管高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資產管理現基本采用了網絡化管理,但各單位管理系統只重點關注本部門所管理的資產工作需求,與其他相關部門管理系統還未完全實現對接(比如現未完成與財務系統的無縫對接),資產數據無法共享,跟不上當前資產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因學校的資產管理工作由多個職能部門分類管理,各部門崗位職責有交叉,管理技術手段不完全一致,易形成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脫節、價值量核算與實物管理不同步的局面,難以有效地對學校各類國有資產進行統一監管,各資產管理部門的聯動性與實時性有待增強。
(二)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1.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強化資產管理信息化技術手段。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并確保國有資產管理隊伍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信息化平臺建設,把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資產的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結合起來,及時反映資金動作、資產存量和變量情況,實現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實現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圖書管理系統的對接,實現實時對賬,保證資產賬賬平衡。
2.進一步完善高校相關資產監管體系的構建工作,規范決策流程。加強資產使用與管理的宣傳和培訓;每年定期開展的個人名下的資產自查工作。每年針對六大類資產組織一次固定資產專項清查工作,使固定資產檢查經常化,更好地從源頭對固定資產變動情況進行監控。同時完善無形資產、低值易耗品、存貨等的信息化管理。理順資產管理關系,明確公共部位資產的管理責任主體,合并歸屬公共部位資產。
3.建立高校資產管理與獎懲長效機制。增強財物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使賬物管理責任和記賬人員的責任落實到實處。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實施辦法》及本次資產清查有關文件,認真做好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規范固定資產增減變動的工作流程,做到程序化、規范化,注重資產使用的績效考核,提高資產使用率與服務效益。
4.推進對高校校辦企業清理改制工作。加快推進校辦企業摸底清理和規范處置工作,推進解決清理和處置校辦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分門別類地制訂清理處置方案,對學校持有的股權應劃轉到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的盡快辦理手續,對于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分類分步驟地實行關、停、并、轉。同時進一步加強校辦企業規范化管理,完善校辦企業管理體制,提高高校經營性資產使用效益,推進校辦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務司.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法規選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