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麗++++徐士華+++劉妍+++王暉+++李繼連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產生的連帶效應也日益突顯出來,因此,各個行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作為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活動,發揮網絡信息化資源的優勢,把教學和信息化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使教學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條條框框中,變得互動化、開放化、形象化和多樣化。本文從教育現代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意義、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和如何適應當前社會信息化時代背景需求幾方面做以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能力培養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速度非常快,百姓固有的生活方式、了解世界的渠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與此同時產生的連帶效應也日益突顯出來,因此,各個行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作為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活動,發揮網絡信息化資源的優勢,把教學和信息化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使教學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條條框框中,變得互動化、開放化、形象化和多樣化。本文針對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問題,從教育現代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意義、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和如何適應當前社會信息化時代需求幾方面做以探討,希望為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起到引導作用。
一、教育現代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意義
(一)教育現代化的內涵
教育現代化既有動態發展、連續性、可持續性的特點,又有全球化、開放式、共享化的特點。教育現代化理念起源于18世紀,教育現代化,即指的是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先進思想來武裝和豐富人們的知識結構,使教育的思想觀念、內容結構、方法模式與教學手段以及材料設備逐漸與世界發達水平接軌,進而培養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能夠勝任高精尖端技術工作的人才,以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教育現代化包括教育內容、設備、觀念、手段和師資力量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具有全球化和階段化的發展特征。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現代化的意義
教育現代化深一層次的含義落在了人的現代化上,伴隨著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化的生活方式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對于高等職業院校來說,人才培養的方向正面臨著適應時代發展、方便人們生活與深化服務社會的要求。美國學者Jeremy Rivkin針對當今國際經濟形勢發展深刻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由集中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向扁平式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轉變的進程當中,現有教育體系迫切需要改革與修正,年輕人要學會在一個內嵌于生物圈之中的,既集中合作又分散開放的經濟模式下生存并發揮自己的無限潛能。”人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年輕人作為時代的主流生力軍就更應該接受現代化信息的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被廣大國民接受和肯定的今天,現代化教育的推廣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不同于普通本科學校學生的培養,高職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所以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比一般本科院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強。信息化教學是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以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巧妙的結合起來,使課堂變得活躍、形象、生動和引人入勝。互聯網信息不斷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很多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開始創新創業,這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勢所向。創新創業能力體現在創新和創業兩個方面,不僅是能否創造性地使用知識,還包括是否具有開拓性、創新性、實踐性的精神,也客觀反映為是否具有將研究成果有效地轉化的能力。
(一)創新創業能力的具體內容
首先,從知識層面講,創新與創業的相關知識是必須具備的,了解創新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科學原理,掌握創業的基本前提;其次,從方法層面講,可以靈活運用創新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分析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此為基礎來發揮創新和想象的才能;最后,從態度層面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很重要的,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掌握技術技巧、靈活運用知識技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嚴謹的態度都是創新創業的基礎。
(二)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具體方法
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以職業素質養成為基礎,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理論教學,培養創造性的思維,促使其形成創新創業的精神。首先,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基點,強化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教育方式,培養的是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水平,更需要他們具備吃苦耐勞、求真務本、開拓進取的品質,還有學生應該有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對抗各種外界壓力的能力,在企業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與人和睦相處并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其次,突出以能力培養為本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課程在高職學生的學習階段就應該展開,并且以項目為載體,以人為本,通過課程體系中專業課、政治思想教育課、素質能力培訓課、課堂實踐和企業實踐課等逐漸將課堂與實際融合在一起。高職學生只有三年的校園生活,前兩年在學校中完成,最后一年要參加學校安排的企業實踐培養,這一年也是技術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創新創業課程就能夠突顯出它的價值。第三,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時刻謹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信念,使學生向正確的人生目標不斷前進,將學生的思維、方法、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科技創新比賽,引導學生邁出課堂的大門,向社會邁進,樹立學生的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第四,為學生的實訓活動提供更多機會。高職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訓機會,學生在實訓活動中團結合作、集思廣益,更加積極地去完成自己的學習實踐任務。因此,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校內外的實習實訓基地,從學生本身特點出發,鼓勵學生多參與綜合性的創新創業活動,利用目前的“孵化基地”完成各項創新創業實踐任務,使高職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開闊眼界。endprint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為響應國家教委的號召,高職院校開展在學生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此舉是為了順應我國目前信息化經濟的發展規律、解決日益明顯的就業問題,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所處的境遇,高等職業院校應該探究出屬于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為學生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鼓勵學生正確面對當今國際國內的經濟發展形勢,積極尋求發展途徑,主動聯系企業資源,高職院校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指導能力,為學生搭建平臺。
(一)營造創新創業型的校園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在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者應主動營造和諧、積極、開放性的校園文化氛圍,有益于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渴望和對創新創業的憧憬。通過“校園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形式,促進學生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同時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創造力與想象力。高職院校通過“共創空間”活動,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優惠政策,使其他同學也積極效仿,最終形成競爭發展、互惠共營的校園氛圍,為有創業能力的學生提供良好發展機會。加大創新創業宣傳,鼓勵創新創業,表彰和宣傳創新創業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案例,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樹立榜樣精神和示范效應。
(二)構建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教育體系
信息化時代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依托合理的課程設計,再結合充分的實踐環節,才能保證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要求。課程體系是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因素。面向全體初入學的高職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職業基礎課中,開設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創新創業熱情的課程,普及知識。對于一些有較強的創業精神、主觀意愿明確和有創業潛力的學生,以項目任務為主導,開展培訓提高,及時給與正確的指導,從市場調研、行業前景分析、項目選擇和實施開創等各個環節進行跟蹤指導,幫助高職學生完成他們的創新創業計劃,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到社會中去、到企業中去,針對學生創業過程及時予以鼓勵和肯定。
(三)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重點、行業企業參與”的合作機制,共同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通過深度開發“校企合作”模式,將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扶持深入貫徹下去,利用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優秀的師資力量等資源,結合企業技術設備、物資資源與管理模式等優勢,請企業專家共同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在各個專業設置企業專家指導委員會,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去掛職鍛煉,將積極的思想、行業的動態和先進的技術帶回到課堂中來,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提升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合作展開訂單培養,企業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臺,學生在其中得到最多的鍛煉機會。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依托企業高新技術特色,創建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校外教育基地,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是世界重大變革的到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都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應本著為國家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思想,為國家建設、民族振興和擴大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努力奮斗,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將會成為國家的經濟建設的主要生力軍。因此,鼓勵高職學生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顯得尤為重要,高職學生不僅要把自己的能量貢獻給國家,還要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有價值,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存條件,營造自己幸福快樂的人生,為祖國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平海,呂玉才.教育現代化與中國早期教育現代化的特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2]李文祖,劉宏宇,顧秉鈺,等.關于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影響研究與探討[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3).
[3] Jeremy Rivkin.With reg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is profoundly pointed out [J].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2015,(12).
[4]景亞琴,王富力,穆亞杰,等.信息化教學[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5]許曉冬,孫曉程,李秀蘭,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02).
[6]石亞磊,呂新月,孫建新.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堂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 2016,(63).
[7]金玲,田苗苗,殷春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模式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 2015,(04).
[8]姜騫,劉曉偉,胡國杰,等.以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路徑選擇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
[9]龍偉,胡擁軍,王宗凡,等.創新實踐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重點、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0,(25).
[10]姚勇,李麗娜.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編號為ZJC1316006的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備案課題《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