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琦
摘 要: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蓬勃發展,銀行傳統業務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多樣性需求,因而銀行在互聯網技術的助力下,不斷開發新業務,在此過程中業務操作的復雜性、多樣性隨之上升,銀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風險防范預案。本文在分析當前商業銀行柜臺操作風險現狀的情況下,結合風險的詳細分類做出風險防范具體措施建議。
關鍵詞:操作風險;風險防范;措施
一、商業銀行柜臺的操作風險現狀分析
銀行柜臺操作風險多指銀行柜臺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于自身過失、操作系統出錯或者諸多外部因素的不穩定,最終導致金融風險發生。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在操作流程上雖已進行詳細劃分、崗位之間也有明顯的制約限制,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范,用以規避金融風險的發生,但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下文,考慮到風險原因的不同,對商業銀行柜臺的操作風險進行分類。
二、柜臺操作主要風險分類
1.業務風險
銀行的基本業務有些還需銀行柜員來完成,因此個人因為疏忽大意而造成了業務上出現的差錯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業務風險是柜臺風險中比較多發的一種風險,具體包括少存、多存、誤存等現象,這種失誤都會造成實際的存款情況與系統記錄的不相符。
2.職員道德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指銀行柜員因貪圖個人利益,利用職務之便監守自盜的行為,這種風險不僅僅會給員工所屬銀行帶來巨大損失,還會令該員工因觸犯我國法律法規而鋃鐺入獄。
3.員工風險意識淡薄
目前不少員工風險防范意識還比較薄弱,不少柜臺人員只在乎是否熟練業務操作流程,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之后,往往降低對自身的要求。因此,常常會發生辦理業務時錯報或漏報的現象,給個人和銀行帶來不必要的損害。據不完全統計,商業銀行由于員工出現柜臺錯誤操作而發生風險的案件占銀行操作風險的20%,可以看出由于自身風險意思的淡薄導致操作風險發生的幾率較高。
4.員工無法區分不同業務的注意事項
不少員工在業務辦理中無法準確分辨不同業務的核心注意事項,導致風險的發生。例如在對公業務辦理的過程中,需要員工每天對比票據真偽,對比入賬出賬單金額及客戶名稱是否一致,客戶的預留印鑒是否相符,一些柜臺人員在業務辦理時沒有及時查看相關驗證信息,盲目操作,造成損失。另外,在個人業務的辦理中,應主要注意銀行柜員替代員工簽單、違規查詢、泄露內部信息等問題。這些操作都是不按程序執行的違規操作,嚴重會導致風險發生。因此正確掌握注意事項并遵守操作規則,及時防范風險,是柜員必備的重要交易技能。
5.系統風險
銀行的操作系統作為業務辦理的重要支撐工具,各大銀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系統維護之上,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銀行的金融系統是保持穩健運行的,但如出現一些突發性狀況,系統也有可能會出現崩潰,這對金融系統運營往往是致命的,嚴重的會給銀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6.外部風險
隨著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同時,不法分子依托新的技術手段研發出了更多的作案方式,例如假幣制造、單證偽造等,而且許多偽造物件真假難辨,導致了柜臺人員的失誤操作,給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三、柜臺業務的主要操作風險點及防控方法
1.授權卡不規范使用導致的風險
在日常操作中,應當定期檢查柜員的授權卡,確保一人一卡,避免一個柜員持有多卡的狀況,嚴禁杜絕授權卡的串用和混用情況。
2.柜員庫存現金做到賬實相符
每日盤點柜員的個人現金和庫存現金數額,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3.驗證空白憑證是否賬實相符
每日檢驗或日常抽檢,驗證柜員重要空白憑證實際數量、對照系統賬目,確保兩者相符。
4.檢驗空白憑證是否及時處理
檢查包括廢銀行卡,廢儲蓄存單等重要空白憑證,做到賬實相符后,繼續查驗是否逐份加蓋公章,按時提交,審查是否妥善等。
5.是否安全存放重要空白憑證
在銀行的日常營業時間內,檢查會計專用印章是否安全存放保管,在非營業時間內,審核確認工作中是否按照規章制度管理會計印鑒。
6.是否違規加蓋印章
檢查重要空白憑證,杜絕空白印鑒上提前加蓋印章的情況。
7.嚴格實施印、押、證分管制度
抽查或日常檢查具體業務相關的業務印鑒、單證等,確保以上資料由不同人員管理,在物理環節形成制衡模式。
8.定期抽查監控錄像
定期抽查監控錄像,查看資料存檔處監控錄像是否完備,確保監控無死角。
四、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效果建議
1.強化基層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
要強化柜員操作風險防范工作,首當其沖的是提高基層員工的風險意識。第一,對員工進行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綜合培訓,或邀請金融界專家學者定期到銀行開展專題知識講座,讓每一個員工都掌握柜臺操作能力,熟悉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增加風險重視度,尤其重要的是加強新員工的崗前技能培訓;其次,對于金融風險高發的重點環節進行分解講解和分析,讓每一名員工真正了解操作風險的具體節點,發生原因,提高員工業務辦理中的謹慎態度。最后,銀行應定期組織專場宣講會,進行風險防范的宣傳教育,結合實際案例,讓員工真正了解風險防范重要程度,在業務操作中增加警覺性,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制度
完善現行的風險防范制度是做好銀行風險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金融機構要先建立規范制度,避免此部分的缺失現象,隨后在實際的應用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并完善,最后,要制定制度檢查督導機制,保證政策的落地執行。基于以上理論基礎,現階段銀行管理人員應結合本行發展不斷建立、完善制度,尤其是針對某些新型業務,要根據實際情況增添和修改管理條例,從根本上解決檢查不全面的現象,使相關督導人員掌握檢查標準,有法可循,避免手足無措現象。此外,針對銀行現階段的新型業務,相關人員應提前進行系統分析,找出潛在的風險關鍵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操作規程以及監督辦法,杜絕不同時間、地點反復發生同一種失誤情況。最后,依據相關監管部門的規定,排查風險隱患,未雨綢繆,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此外,在當前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商業銀行除了需要經常內部自查,還應強化銀行信息團隊建設,加強電子信息系統的轉型和升級,確保業務信息的安全,營造穩定操作環境。
3.提升員工操作水平
多數情況,柜員的業務水平是制約操作風險防范的關鍵點,因此,銀行管理人員應以提升各個員工的業務水平來帶動其風險防范意識的提升。首先,對專業技能進行反復培訓和強化,讓員工能夠清楚了解風險原因并掌握基礎的風險解決方案。其次,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制度的普及宣傳力度,讓員工熟記崗位操作要求,提升業務操作水平,增加風險防控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最后,完善銀行各項業務操作規程,讓員工操作時,有例可循,從根本上杜絕員工水平致使風險增加的狀況。
4.加強內部風險防范
通過加強銀行內部風控防范操作風險發生,其一,加強銀行員工崗位職責管理,做到崗位職責明晰,權責分離,避免資源浪費;其二,加強對重點員工業務操作的監督,促使員工形成科學規范化操作習慣;其三,設立內部監督管理部門,防范各項金融風險,事前、事中、事后監控,全面降低金融風險。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柜員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稍有操作不慎可能會導致風險發生。銀行柜臺是銀行業務辦理的發生場所,也是風險發生的關鍵節點,因此,銀行應當將柜臺操作風險防范做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要求銀行管理階層從實際工作任務入手,不斷做出風險發生預警,改進風險管理機制,完善落地執行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提升銀行經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紅梅.中國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管理研究[D].遼寧大學,2010.
[2]曲國權.探究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及其防范控制[J].時代金融旬刊,2014(27):75-76.
[3]韓煥新.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管理探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7X).
[4]杜曉玲.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5]楊秋利.論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核心方法RAROC[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6]程普.淺談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8(9):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