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
摘要:在大力推進多媒體教學和校園網絡建設的今天,對于音樂課來講,更需要身臨其境的全方位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樂知識、音樂技巧的學習,而是在于啟迪、喚醒、感染、凈化、陶冶和激勵等教育效應上。
關鍵詞:多媒體;音樂課;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06-01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中的表現力,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以下是筆者就近年來對音樂教學的感悟。
1.構建學習情境,保障教學效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必須設置和教學內容符合的情境,從而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學習情境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2.游戲化的音高訓練
音高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另一個基本的領域,在培養學生們對于音高有基本的認知時,通常會采用練耳的教學模式。練耳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耳朵聽覺對聲樂和器樂具備良好的識別記憶能力,目的在于培養并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和記憶能力,從而豐富和提高其內在聽覺,加深對樂譜的實際理解和音響效果的想象力。練耳訓練為的是鍛煉學生的基本功,這項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常規模式下展開的練耳訓練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相對枯燥的,學生們很難接受那種枯燥乏味的訓練模式,那樣的訓練效果往往也不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完全可以將練耳訓練借助游戲的形式展開,可以在游戲中來有效鍛煉學生對于音高的辨識,進而培養他們具備更好的音樂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將音階比喻為小動物的活動,對于不同音程的音階也會給予他們特定的比喻。
例如,學生們很難分辨小跳音階和大跳音階的差異,我將采用比喻手法讓學生輕松區分。小跳音階我會比喻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階我則比喻為小猴子翻筋斗。這兩個比喻非常形象,很好化解了這個教學難關。學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時就很直觀地感受到這兩種音階間的差異,后者明顯會比前者跨度更大,這也是需要學生們明白的小跳音階和大跳音階間的差異。為了鞏固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我會讓學生們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對于教學點的實際應用。我會用鋼琴彈奏出不同的音階,一段音階結束后會讓學生們分辨,這個是"小兔子跳"還是"小猴子翻筋斗"呢?這個方法非常實用,學生們借助這個小游戲能夠很清晰地辨識出不同的音階,音高訓練也潛移默化地展開,過程中學生們的音樂素養也在一點點提升。
3.將"律動"教學與音樂課相結合
"律動"教學自身具有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的優勢,這對于還處在直觀認識世界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樂課相對其他學科來說,實踐性和操作性更強。在"律動"教學中,可以將音樂訓練和律動有機結合,只要保障課堂學習活動活而不亂、動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音樂教師作為引導者,不僅要帶領學生跟上教學節奏,而且要時刻留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及時有效地調整備課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音樂教師在"律動"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律動"教學有自身的優勢,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現以下誤區: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動"教學是一種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目的,在實踐過程中,因為課堂氣氛活躍和小學生跳躍性的思維模式,教師容易受到影響,忘記"律動"教學只是對音樂課的輔助作用,而不是音樂課本身。摻雜過多的"律動"教學易喧賓奪主,忽視教學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動"教學的使用規律,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律動"與舞蹈分不清楚。教師要強調律動不是舞蹈,以免誤導學生。體態律動的本質是對音樂的反應,而舞蹈是音樂的語言,另一種音樂形式。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強師生互動。
新課改雖然要求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但教師要時刻記住自己在課堂上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有規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活動。應用"律動"教學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與文獻:
[1] 劉沛著.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 徐曉妹. 小學音樂教育應把握兒童心理發展[D]. 遼寧師范大學 2010
[3] 馬婧. 淺談音樂課實施創新教學的思考[J]. 法制與經濟(中旬刊). 2011(06)
[4] 張麗. 天津西部小學音樂教育課堂教學問題與現狀研究[D]. 天津師范大學 2012
[5] 程紅紅. 讓教師在音樂中作為,讓學生在音樂中有所為--重返音樂課堂教學引發的幾點思考[J]. 學周刊. 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