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姬
摘 要:在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初中數學課程也進行了極大的改革,使得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樣也隨之改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是對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新要求。結合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所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提問能力;培養途徑
現階段,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強調對學生實施啟發式的教育,以達到提升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對于初中數學課程的學習來說,學生只有通過主動提問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可以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呢?在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少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能動作用,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緊跟著教師的思維,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來解決一些問題。也就是說,進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時,對于問題的發現、分析以及處理等過程,均是教師來完成的,如此便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例如,現階段,由于學生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在對教師進行考核的過程中,也會以升學率作為考核指標,導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依照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而為學生設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使得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所應用的教學模式相對也較為單一,未能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不能適應現階段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嚴重受到限制,不能全面參與到課堂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少的教師依舊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大部分的學生依然是“洗耳恭聽”,學生只會依據教師設定的思路進行思考,導致學生不能形成主動提問的思維習慣,這樣也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課堂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變
要轉變之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模式,以往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對課程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只是作為聆聽者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應當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景,讓學生可以參與其中,轉變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和教師能夠形成良好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一個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還應當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管是觀點對或錯,均要鼓勵學生發言,并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要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出問題并思索問題,最后有效地解決問題。
筆者在“軸對稱”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自行討論在生活中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在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他們認為某一種圖形為軸對稱圖形的原因,然后學生自己主動提出按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進行分類,并且讓學生們進一步討論,在大致形成了一致意見之后,教師再根據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以及相關知識,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討論內容進行逐一的回答與講解,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軸對稱相關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能夠發現問題,并可以主動地提出問題,教師也由之前的教學主體轉變為了課堂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有效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營造學生主動提問的氛圍
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時,應當營造出更加有利于學生主動提問的氛圍,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形成平等的關系,要能夠和學生和諧相處,讓學生可以在放松的環境下完成學習活動。學生只有得到了身心的放松,才能夠大膽地提出問題,勇敢地去質疑一些問題,如此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例如,筆者在“旋轉”教學過程中,其中涉及“中心對稱”相關知識,此時教師讓學生聯系之前學習過的軸對稱相關知識,探討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的異同點。學生在進行對比的過程中,便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對自己不理解的方面進行討論。有的學生在對軸對稱以及中心對稱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僅僅參考了幾個特殊的例子,比如圓形、正方形等,他們提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其實是一樣的,軸對稱圖形也是中心對稱圖形。此時,教師就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些自己認為是中心對稱的圖形,然后再讓學生將這些圖形進行對折,看看是否能夠找到對稱軸。這樣學生就輕松地解決了之前的疑問,了解到了中心對稱圖形的本質,其和軸對稱圖形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
通過學生主動提出的一些問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逐步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己思考與探索,確保所提出的問題得到一一解決。這樣,學生發現通過自己簡單的動手,便能夠非常容易地將自己提出的問題解決,也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鉆研更加感興趣,同時收獲到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三)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
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提問多是基于學生數學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開展的。有些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較多,自身學習能力相對強,這些學生通常能夠主動提出一些問題。但是,一些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較少,自身學習能力相對弱,這些學生沒有掌握主動提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當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猜想法、類比法等。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在課堂上列舉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
此時學生就根據之前所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知識主動提出以下問題:
(1)什么樣的方程稱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聯系?
學生根據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通過討論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類似,含有一個未知數,而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2,這樣的方程稱一元二次方程。教師此時采用類比方法,讓學生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又有學生提出“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個解,那一元二次方程又有幾個解呢?”。在教師的有效方法指引之下,學生學會了在新舊知識的矛盾與聯系中發現問題、在反向思考中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這是由于學生通過主動的提問能夠進一步強化自主思考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丹.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才智,2017.
[2]何慕華.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6.
[3]陳麗芝.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與思維能力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