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勁松
摘要:學員團隊管理理模式在克服傳統管理弊端,歷練團隊精神,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本文從學員團隊管理理模式的人員保證、機制保障、核心內容和輔助手段等四個方面談談縣級黨校實施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體會與思考。
關鍵詞:縣級黨校;學員;團隊管理
一、縣級黨校學員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學員對學習培訓的認識不夠
部分學員心浮氣躁,不能安下心來學習;有些學員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思想走神,動不動就跑到外面抽煙、聊天;不能遵守黨校的學員管理規定,隨意請假。甚至有部分學員把進黨校學習作為交朋友、拉關系的機會。一些學員對黨校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給黨校主體班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有些單位領導對培訓的重視不夠
由于一些單位領導對黨校培訓的重視不夠,為了工作,單位領導直接向組織部門請假把學員抽回單位。甚至,一些鄉鎮領導經常把學員抽去開替會。有些單位領導對學員參加黨校培訓重視不夠也給黨校的主體班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三)教學框架設計的優化不夠
由于縣級黨校教師除擔任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從事其它事務工作,而且專業教師數量較少,校內的課題庫儲備不足,體現在各班的教學計劃安排上,因班設課、因對象設課的做法不夠突出,容易使一些自我要求不嚴格的學員產生倦怠情緒,影響了這些學員的出勤率和到課率,給黨校主體班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二、縣級黨校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思路
縣級黨校學員管理面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縣級黨校學員管理形式僵化, “重個體而輕整體”,沒有充分挖掘學員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在培養學員“相互激勵,共同發展”的團隊精神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學員團隊管理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指在一個培訓班中,根據學員的能力及其工作性質將其分為若干團隊,從而使其參與到團隊的各項決定和教學活動中去,以提升學員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意識為團隊的總體目標。
三、縣級黨校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在實施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實踐中,把培訓班學員分成四個團隊進行管理,并貫穿于整個培訓過程的各個環節,包括破冰活動、出勤、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學員論壇、微課堂、情景模擬課及調研匯報會等活動,在每個環節都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評比,每周張榜公布。
(一)組建實力均等的團隊、確定團隊核心人物,是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人員保證。
1、團隊的組建是實現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組建團隊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既要考慮每個團隊學員的興趣特長、性格特點的相互補充,又要兼顧各個團隊學員性別、年齡的平衡,既要考慮學員的能力水平,又要平衡來自縣直單位與鄉鎮的學員人數比例等。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團隊學員進行有效配置分成人數相當、實力均等的四個團隊。讓每位學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團隊中體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凝聚團隊的力量。
2、確定團隊核心人物,包括一支富有戰斗力的班委,四個團隊組長。在黨校學員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學員自我管理的潛能,讓他們在管理上唱主角。把理論基礎好、管理能力強、愿意熱心為集體服務的學員選進班委,大膽放權讓他們開展工作。優秀的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凝聚全班學員、營造學習氛圍、組織開展活動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科學合理地制定團隊評比項目、量化標準及激勵機制,是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機制保障。
1、團隊評比項目由班主任根據每個班的教學計劃而設定,主要包括破冰活動、每周的出勤情況、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學員論壇、微課堂、情景模擬課及調研匯報會等。對所有的評比項目進行量化管理,每周兩個單元(出勤+教學活動),一個月學制的主體班一般有十個單元,一個單元100分,滿分1000分。每個單元的量化標準:出勤量化為缺課1天扣5分,遲到或早退兩次扣5分,破冰活動和教學活動則按等次分別為第一名95分、第二名90分、第三名85分、第四名80分。其中出勤情況的分數比例最大,主要針對縣級黨校的學員到課率。
2、合理的激勵機制是保持各團隊比學趕超、不斷進取的競爭意識的必要條件。激勵機制要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根據各項評比項目,分別設立個人和團體獎勵。比如在破冰活動訓練中獲得第一名的團隊,給予每個隊員精神和物質激勵;微課堂、學員論壇則設立個人名次和團體名次;獲得總分第一名的團隊,在結業式上以黨校文件的形式通報表彰,并發給團隊獎狀和個人獎品。
(三)破冰活動、出勤情況及各教學活動團隊化是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
1、破冰活動團隊化。即精心挑選4-5個項目以團隊形式開展拓展訓練,對各團隊的每個拓展訓練項目逐一進行評分,最后按總分多少排出破冰活動的團隊名次。破冰活動不僅可讓學員彼此之間在短時間內熟悉起來,為后面的培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提升學員的溝通與團結協調能力,增強學員的團隊觀念和團隊凝聚力。
2、出勤情況團隊化。把每個學員的出勤情況,包括遲到、早退、請假等按量化標準扣分,各個團隊的出勤成績就是出勤的分值減去本團隊學員的扣分。這樣團隊的出勤成績就縮小細化到學員個人,當某些學員因遲到、早退、請假等個人和團隊都要相應扣分時,就使學員切實認識到自己的出勤情況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實實在在關系到團隊的利益。所以,可以激勵每個學員都要為團隊共同努力。
3、教學活動團隊化。把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學員論壇、微課堂、情景模擬課及調研匯報會等教學活動的任務具體落實到學員個人,并把個人榮譽和團隊利益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各任課教師針對學員的表現進行評分,最后累計各團隊成績并排出團體名次。在團隊教學活動中,每位學員都匯聚了團隊集體的思考成果和方式,增添了學習動力,體驗了學習樂趣,激發了學習欲望。
(四)合力管理、周評管理、電子管理和網絡管理等“四管齊下”是學員團隊管理模式的輔助手段。
1、合力管理??h委領導和黨校領導在每一期主體班開班典禮上都對學員提出嚴格要求,組織部干教科和黨校及時與學員單位進行溝通,合理安排學員的工作和學習,組織部干教科干部和班主任更是深入班級,跟班管理。培訓結束,黨校及時向組織部及學員單位通報送訓學員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形成“組織部門主管,縣委黨校主抓,學員單位協助,班主任具體實施”的管理格局。
2、周評管理。每周公布一次各組的出勤和教學活動得分情況以及得分排名。由于各團隊每周的得分排名都會變化,有的團隊進步了,有的團隊退步了,學員會去分析尋找本團隊得分排名變化的原因,以求改進爭取更好,使主體班處于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之中。
3、電子管理。采用無紙化、電子表格的形式,在每個班次的教室門口的電子顯示器(大屏幕液晶電視)上,公布各團隊的出勤和教學活動的得分情況,既簡潔明了,又美觀大方。
4、網絡管理。學前教育要求所有學員都要加入班級的微信群,每天班主任通過微信平臺向學員的手機發信息。包括教學通知、活動注意事項等等。網絡信息化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后還可以在微信群發送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學員就此展開討論。真正達到學學相長的效果。
總之,黨校學員管理是一個可以不斷進行探討的課題,要認真總結、思考、研究學員管理,進一步掌握它的規律性,做到科學管理,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作風履行好黨校學員管理工作的新使命新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