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強化經營管理,深挖成本創效潛力;立足依法合規,精心培育創收項目;提高綜合素質,促進經營人才成長等措施,為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經營管理;創收創效;思考
經營管理是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的立足之基、生存之本、發展之源。本文擬結合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實際,重點圍繞創收創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措施,從而為不斷激活企業經濟發展潛力。
一、強化經營管理,深挖成本創效潛力
成本費用控制是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要認真對照經營承包責任書規定的成本指標,核算好執行情況,制定嚴格的控制措施,繪制出自己的成本費用運行曲線,精打細算,合理安排,決算達到預算要求。
要不斷加大降本增效力度。要緊緊抓住科學決策、財務管理、新技術應用、節能項目、原材料控制、修舊利廢、合理化建議、資產盤活、提高工作效率等主要環節,卡住跑冒滴漏,杜絕低效甚至無效消耗。決策失誤是最大的浪費。任何項目、大額開支,都要經過科學考察、論證、評估和民主討論,確保收益。加強財務管理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環節,要實行動態預算制度,加強成本支出的過程控制,嚴格控制資金流。資產損益與負債狀況、財務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要切實符合會計法的要求。廣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手段和“四新”節能項目,是節支降耗的重要環節,要圍繞成本控制工作中的難點、重點、薄弱環節、關鍵問題,選題立項,攻關破題,節支降耗。要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干部職工,充分挖掘他們的聰明才智,開展好“成本在我心中,控制在我手中”的經濟技術創新、修舊利廢、獻金點子、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嚴格工作現場監督檢查,人人為有效控制成本獻計獻策,形成全員節支降耗的良好局面。
二、立足依法合規,精心培育創收項目
近年來,為了增加創收,增強自立生存能力,油田基層單位上了不少項目,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實際運作情況來看,在規范經營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忽視法律法規對生產經營的規范和束縛,盲目決策,擅自立項,隨意投資,越權簽訂合同,事前疏于防范,事后沒有及時匯報處理,造成了一些經濟糾紛,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或者因不懂法造成的罰款。這些教訓告訴我們,企業要長遠發展,項目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樹立依法經營的理念,把依法制企當作大事、要事來抓,切實在管理的規范化上下大氣力。
要增強法律意識,把企業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一是把學法和用法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各級干部的法制教育,努力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要堅持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制度,對重大問題、重要項目要上會討論,科學論證,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合法性。要切實加強對工商管理、稅務法規、行政法規等知識的學習,開公司、上項目該注冊的一定要注冊,該辦的證件一定要辦齊,該走的程序一定要走完。二是要依法規范經營行為。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是以契約為紐帶的經濟,這個契約就是合同。各單位要對合同管理有一個新的認識,簽訂合同不僅僅是為了結算,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簽約雙方的合法權益。因此,加強對項目立項的審查論證,可行后要簽訂合同,嚴禁事后補簽。三是要加強法律事務工作。以前,企業法律事務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為企業打官司,解決經濟、勞動糾紛,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性。要進一步發揮其在決策咨詢、招標、合同簽訂等工作中的作用,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防范,努力使企業的每一項經營決策都經得起法律的檢驗,每一個經營行為都得到法律的保護。
要強化責任意識,營造創收創效的良好環境。當前,企業創收創效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要清醒的認識到,創收創效多是靠油田政策扶持、靠內部市場保護發展起來的,規模不大,產值不高,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因此,一定要站在企業持續發展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要解放思想,廣開渠道,廣開門路,通過合資、合作等形式,解決技術、資金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收創效的發展之路。
要進一步拓寬外部市場,不斷加快企業創收項目的發展。要嚴格兌現已經制定的獎勵規定,凡引進項目,引進資金,提供信息,見到切實效果,或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都給予相應的獎勵;創效有重大貢獻的,特別是外闖市場成績突出的,給予重獎。付出的就要給予回報,創效的要給予肯定,貢獻的要給予獎勵。要深入研究市場,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創收創效實體股份制改造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多元投資主體和規范化的股份制企業,提升發展層次和經營規模。要調動一切力量,千方百計創收創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抓住一切商機,增加收入,形成百花齊放、各顯其能的良好局面。
三、提高綜合素質,促進經營人才成長
目前,在影響企業發展的多種因素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人才短缺的問題,外闖市場、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等工作的力度不夠,主要還是體現在缺乏專門人才上。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企業第一資源的意識,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企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
要進一步樹立科學全面的人才觀。國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興。要把人才工作置于行業性質和改革發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大趨勢和大市場中進行思考和定位。在人才的判斷標準上,要突破只有知識分子才是人才的傳統觀念,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資歷,不惟身份,講文憑更要講水平,講資歷更要講能力,講職稱更要講稱職,講身份更要講業績。既要重視管理人才,也要重視一線技術和業務人才,真正做到唯才是舉,讓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讓每個人以積極的姿態立足崗位,振奮精神,拼搏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不平凡的人才,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要大力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通過加強干部職工培訓,加快三支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適應經營形勢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支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一支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技之長的技工人才隊伍。要按照人才隊伍結構合理、搭配科學的原則,制定培養規劃,在人才戰略制定、培訓資源建設、培訓方式、課程設置等方面采取新舉措,抓出新成效。要充分認識到人才培訓的艱巨性和重要性,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出發,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態度,重要人才長遠培訓,優秀人才優先培訓,急需人才重點培訓,鑄就人才鏈。
作者簡介:
鄭景堂(1965—),男,大學本科,經濟師,現主要從事基層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