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楠
摘 要:數學是三大主科目之一,它與語文和英語不同,這個科目培養學生緊密的邏輯性和計算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重要作用。因為數學這個科目的特殊性,學生覺得數學這個科目枯燥、無味,不愿意學習數學,也沒有興趣學習數學。但是,數學這個科目是充滿了趣味性的,貼近生活的。從數學貼近生活出發,提出幾點小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旨在改變學生以往對數學的固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
數學生活化,就是將數學聯系到生活當中,著重于數學在生活上的應用,讓數學走進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將數學生活化,就是將數學回歸到本源。數學生活化教學,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貼合學生生活情況,與數學教學充分結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比較刻板、無趣,單純地學習數學知識,很難發現數學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樂趣,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才能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有動力去學習。小學數學,只是學習數學的基本知識,不會接觸數學的深層次知識,這也同樣驗證了小學數學化教學這一個方法的可行性。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思維活躍,很難對一件事保持高度的集中。數學本身就比較枯燥,學生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讓學生感到親近感,這樣學生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學生在生活中可以聯想到數學,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就會積極地去發現生活當中的數學,主動學習,形成良性循環。生活與數學相輔相成,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學習中回歸于生活。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加減運算后,為了讓學生鞏固加減法運算,可以組織學生去超市購物,給每個學生固定的金額讓學生去購買物品,然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計算自己所剩的余額。在購物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情況,可能有好朋友向他借錢,自己計劃買的東西沒有了,各種突發情況。這種生活化的學習,不僅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加生活經驗。
二、構建生活化課堂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要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課堂,就要創設生活化的課堂。一個質量好的課堂首先從課堂氛圍出發,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與老師配合緊密,課堂質量才會高。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用溫和的語氣授課,這樣學生才會有歸屬感,才會將自己放置在課堂中。此外,謹記課堂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很多教師為了快速完成課堂任務,經常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教師教學數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在授課的過程,要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所學的這些圖形與我們生活中所用的哪些物品類似呢?激起學生的聯想和思考。也可以直接讓學生思考生活的問題,從而引到課堂上。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這個知識時,每個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幾張銀行卡,銀行卡的作用是存錢。那么我們經常在銀行里面聽到的存款年利率是什么?我們最后的本息和又是多少?一個人在銀行存5000元,年利率為1%,那么他存1年的利息和是多少?這里的年利率就用到了百分數,通過我們生活上的問題,讓學生知道百分數是什么,讓學生知道百分數原來與我們的生活這么貼近。
三、動手實踐,深化理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這樣的錯誤,只知果不知因。導致學生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很迷惑,不能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告訴學生,三角形的穩定性比平行四邊形強,同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墒菍W生只知道相等,卻不知道從何而來。從實踐中知真理,讓學生勤于動手實踐,讓學生自己驗證三角形的穩定性比平行四邊形強,同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讓學生聯系生活,像我們經常用的紙板,從側面就可看到,里面橫紋是三角形。也可以讓學生用紙疊同樣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上面放物品,看哪個圖形先倒。在驗證同底同高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裁剪兩個同底同高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計算它們的面積,驗證是否相等。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動手實踐驗證真理,養成學生勇于探知真相的實踐精神。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統計時,學生可以驗證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每個點數的概率都是,幫助學生驗證。同時提出問題:統計的來源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用統計?統計可以用來做什么?經過查閱資料學生知道,原來在古時候,為了征兵、征稅,對人口、土地和財產進行統計。統計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規律,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便捷。例如,一個人賣水果,根據統計每天賣出去水果的數量,可以得出當地居民比較喜歡哪個水果,在購貨時,可以根據需求采購,獲得更多的利潤?;卮疬@些問題之后,學生可以研究問題。一個學生拿著質地均勻的骰子,連續拋骰子,并計數,會發現數字最后逐漸趨于,在做這個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思路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快速解決一些問題。學以致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變生活。
綜上所述,數學生活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可以從中獲得探究精神。教師應該積極將教學方法與生活結合起來,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立春.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索[J].學周刊,2018(20):116-117.
[2]周永梅.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析[J].華夏教師,2018(14):77-78.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