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瑜
摘 要: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的是講解傳授方式,雖然呈現了很多經典文章,但是大多數學生都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難以對所學內容產生透徹理解,因此,必須要加強改革創新,突破傳統授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束縛,積極引用情境教學等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方法,構建更生動、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策略
情境教學法強調認知、情感活動的有機整合,具有真切、形真等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情境創設,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激發,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拓展其自主學習、應用能力,加強學生道德情操培養等諸多積極作用,為此,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從不同層面入手,積極探索更科學新穎的情境創設策略。
一、生活情境創設
不論對于哪一作者來講,其在創設文章過程中,其靈感通常都是來自于實際生活當中。在充分感受、不斷積累生活日常之中完成經典文章的編寫。因此,文章通常都來源于實際生活情境,可以將生活中的真善美充分呈現出來,給人一定的啟發。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適當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回歸這篇文章的主旨,對其源頭進行探索,有機整合生活中的相似情形,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1]。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落花生》這篇文章時,前面兩段就呈現了生活化場景,大致講解的就是在夏日傍晚時,一家人圍在院子里品嘗今年剛收獲的新花生,之后呈現的則是品嘗中一家人談論的內容。這種景象極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主要是因為花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品,再加上插畫場景與自身生活中的一些情境非常相似,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可以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對文章內涵產生透徹理解。為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合文本特點,加強生活情境創設,喚起學生之前的一些類似生活經歷,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閱讀質量的不斷提升。
二、活動情境創設
對于小學生來講,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場景,雖然比較陌生,但很多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不熟悉且不理解的事物,教師可以通過在線真實活動情境來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學內容,實現對文章內涵、意義的準確把握[2]。
比如:針對《體育頌》這篇文章來講,是對體育精神的偉大以及體育精神給人帶來的積極影響的歌頌。若只是讓學生在室內憑借自己的想象來閱讀學習,通常都難以對體育精神給人帶來的震撼、經驗產生深刻體會。對此,某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就在學生初讀后,組織學生參加跳遠、跑步等體育團體活動,然后將自己的真實經歷、想法記錄下來,形成一篇文章。心中要有物才能夠真正做到言之有物,通過親身經歷,學生一定能夠對體育精神產生更透徹的理解。在活動情境創設中,教師可以利用真實的體育場地,真人真事地進行逐一演示,將課文描寫、現實中的真人真事有機整合,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把握文章的內涵與意義,促進授課效果與效率的不斷提升。
三、音樂情境創設
一首適合的音樂通常都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渲染作用,且能夠在不經意間激發人們的真實思想情感,發揮出撫慰人們心靈的作用。在人們投入地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可以對樂曲中表達的情感做出全面想象,隨著音樂節奏的時高時低,情緒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對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情境的創設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對文章內容產生深刻感受[3]。
比如:針對《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這篇文章來講,講述的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抗日時期戰士的愛國情懷有更深刻的感受,某教師在講解時,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了《國歌》,以此來渲染悲壯氣氛,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此基礎上再帶領學生逐漸融入文章,一點點、一步步地將歷史事實、歌曲描述的情感有機整合在一起,使其對描述的抗戰事實產生透徹理解。另外,在這篇文章結束時,教師又播放了一遍《國歌》,使得學生在本節課堆積的情感能夠得到全面迸發,進而對閱讀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興趣愛好來創設與之相適應的音樂情境,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環節與成果。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科學引用情境教學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方法的積累,也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與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李守才,馬圣義.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8.
[2]張雪嬌.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新教育時代,2015:1.
[3]席麗新.創設情境 注重訓練 有效生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談[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