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
【內容摘要】我們美術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給學生以自由廣闊的空間,這也是開放式學習對我們美術課的要求。然而,在實踐中如果認為開放式學習就是讓學生放開去想,放開開去畫;想什么,畫什么都行,那么結果是“放”而不“實”,收效不會很大。其實,開放的教學不是放開的教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的學習,而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
【關鍵詞】氣氛 空間 玩 開放 寬容
從工作以來,學校就提出了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探究學習并分享交流,從什么是開放式教學到怎樣實施開放式教學再到開放式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循環往復。通過一系列學習研究,美術課從教學時間空間的開放、教學方式的開放、教學組織形式的開放進行了嘗試,從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進行研究實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美術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樂于學,學更多。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下面根據自己對開放式教學的理解和實踐,總結以下幾點體會。
一、開放式學習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一種開放的氣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感到開放的課堂難以駕馭,能“放”難“收”,經常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究其原因,主要是課前預設不夠,課堂缺乏有效調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注意“預設”,還要關注“生成”。在備課時既要思考自己怎樣教,更要預計學生會有什么反應。因此,預設的問題應該簡練、明確,要富有啟發性,要有思考的價值,答案具有發散性。在明確指向性的引導下,真正使課堂教學提問變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生成來進行調控,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認真進行教學預設,既要考慮到問題的開放性,又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在生成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真正達到“放開教學,開放思維”的效果,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
二、開放式學習需要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空間
隨著課改的推進,我們已逐步從以往接受式的教學中走出來,漫步于開放式的美術教學中。表面上是以學生為主體,放手探究,實際上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失去教師引導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成了放任自由,失去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中引導是關鍵,引導要恰到好處,點到為止,不可多說,不可不說,要在學生探究受阻時“恰到好處”地予以點撥,才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繼續探究的契機和空間,使其品嘗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悅。
我們巧妙無聲的示范引導,往往能解決教學中的難點,體現了教師的智慧。在交流中,學生思維開闊,掌握方法。體驗到探究的成功與樂趣,激活了課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創造欲,使開放的課堂在引導與交流中收到實效。
三、開放式學習要讓學生“玩”,并且會“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興趣所在。“玩”正是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
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在玩中學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所以,我們也要愛“玩”,帶領孩子們“玩”,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們在美術課上“玩出花樣”。
試想一下,一個一二年級的孩子讓他端正坐好從始至終只是看和說,誰能保證他不會無精打采、東張西望?而這時,就應讓他們“玩”起來,帶著目的的玩,有預設情景的玩。就算會損耗一些時間,那讓學生一節課無精打采,帶著失落甚至對美術課的厭惡離開會更好嗎?
玩的花樣有哪些呢?可以是游戲、歌唱、表演等形式。根據課程目標來有預設的“玩”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
四、為學生提供開放、寬容的教學氛圍
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說明,激勵手段的正確運用,可以使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們應在開放教學中多用表揚、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自信心,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在平等開放的對話過程中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學會表達,提高教學實效。
另外,美術學習可以不限時間地點,走出學校,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上,都可以利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美術欣賞和實踐,讓美術學習生活化。
總之,美術開放式學習打破了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所以,我們要不斷改變思維,堅決落實美術課程基本理念。本著人文的思想、負責的態度對待教學和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當成自己的成長,把每一個學生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美術課堂生活化,始終以培養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激勵學生大膽發散思維,勇于創新,創造適合每個孩子生存和發展的快樂高效的美術課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祥瑞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