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摘 要] 國家對中國教育提出了職業化的要求,順應國家號召,應對發展,高校需要幫助大學生從“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轉變;從"理論人"到"實踐人"的轉變。那么就需要提高他們的職業化水平。為了更好的以“職業化”為導向,從學校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等都應該做相應的調整,為更適應對大學生的發展。以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為例,進行探索。
[關鍵詞] 職業教育;職業化導向;連鎖經營管理;課程體系設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24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3- 0251- 03
0 前 言
職業需求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前提,在課程體系設計中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職業教育強烈的職業化導向,這是影響特色課程開發的直接因素。根據職業化的需求,尤其是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決定了職業化的需求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中的體現。
目前,國外最典型的課程設計有德國模式和加拿大CBE課程設計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是以職業活動的行為過程為導向,將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合理地組合成一個專業技術知識體系。普通理論課教學內容較為淺顯,不過多強調高深的理論知識,做到淺而實在、學以致用,而專業必修課門類雖少,卻幾乎覆蓋了專業所需的所有理論,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非常有利于培養“寬基礎、復合型”的職業技術人才。同時,其普通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教學的課時之比為3∶7,加強了現場實習與實務的課程和學分,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企業生產、管理的廣泛適應性,便于其迅速就業和轉崗。加拿大的CBE課程設計與德國有所不同,其具體步驟分為兩步:第一步制定DACUM表,第二步編制課程大綱。DACUM表的制定是由校方邀請企業代表組成委員會,由委員會通過分析、歸納確定這一職業應具備的綜合能力。編制教學大綱則是由學校組織有關的教學人員對DACUM表進行分析。首先將相同或相近的知識歸類在一起,構成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完成的教學模塊,也就是構成一門課程;然后將課程排序,按基礎、專業和實際工作需要順序排列,構成課程大綱。同時,課程大綱中再加入一些非專業課程,約占25%。這種課程設計,既有利于調動企業助學的積極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養目標脫離實際的現象,是一種較為實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國內關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比較模糊,定位還有待明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鄧澤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職業教育“這種類型的教育分析起來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是其學生已經完成了基礎階段的教育,基本素質已初步形成;二是學生畢業即面臨就業上崗,而社會上的不同職業崗位的就業上崗條件標準,一般都由單位制定或行業制定,有的甚至是國家制定。
所以,職業學校要滿足職業教育目的要求,有三個基本任務必須完成:一是在學生基本素質初步形成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鞏固和完善學生的基本素養,加強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范,職業動機引導,職業素養訓練和塑造等。二是使學生具備進入職業崗位所要求的國家的、行業的或用人單位的標準,掌握該職業的基礎技能,拓寬知識。三是專業化培養,針對某些技能進行深入學習,進入企業實踐,通過現場操作和內部交流的形式熟練掌握特定技能。
以下結合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進行簡單的課程體系設計。
1 培養目標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具有終身學習理念和本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具有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從事連鎖企業門店銷售、市場運營與管理、營銷策劃、客戶服務等第一線工作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學習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該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鎖企業,可從事連鎖企業總部或分部各相關管理崗位、連鎖企業配送中心相關崗位、連鎖企業門店開發和管理等相關崗位,也可自主創業,個人開設特許或加盟連鎖經營企業。
2 課程規范
2.1 素質要求
(1)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團隊合作精神;(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行為規范;(3)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4)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吃苦耐勞的職業素質;(5)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2.2 知識要求
2.2.1 專業基本知識
(1)了解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內容和相關知識。(2)了解商務會計基礎的基本知識。要求:了解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技能,能夠看懂財務會計報表,初步學會分析財務會計報表,學會正確認識財務會計信息。(3)掌握流通經濟學的基本知識。要求:了解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市場營銷基本理論、掌握商品學基礎理論,并對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和國家經濟政策有一定的了解。(4)掌握市場營銷原理與實務的基本知識。具備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及基本的市場開發能力;具有開展市場調研、顧客服務、產品推銷、廣告策劃、促銷宣傳以及營銷戰略制訂的開拓能力和應變能力。(5)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系統的理論、原理和方法,能夠初步具有一定的運用企業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需要。(6)了解商務英語情景溝通的基本內容和技巧。(7)掌握商務網絡辦公的基本知識。(8)掌握連鎖企業門店營運的基本知識。(9)掌握有關工藝流程、產品性能、通用工程技術和工具平臺的使用等工科類基本知識,具備“工商融和”復合性知識。
2.2.2 專業核心知識
(1)了解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動態、進展及現代管理理念; (2)掌握連鎖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連鎖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技能,以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和連鎖門店的營運管理能力; (3)具有連鎖企業物流管理相關知識:掌握連鎖企業采購供應管理、連鎖企業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連鎖企業配送管理、連鎖企業物流包裝、裝卸搬運和流通加工、連鎖企業銷售物流管理與回收物流管理、連鎖企業物流服務管理、連鎖企業物流成本管理、連鎖企業物流績效評價等方面的知識; (4)具備連鎖企業門店運營管理相關知識:掌握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思想、管理內容以及管理的基本方法; (5)具備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系統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能結合連鎖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運用,使學生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能力要求
2.3.1 專業基本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交流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2)具有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3)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與操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5)掌握工藝、產品、通用工程技術和工具平臺使用等相關的“工商融和”復合性技能。
2.3.2 專業核心能力
(1)具備連鎖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具備管理、營銷、禮儀、商務談判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門店、超市營業操作技術,賣場的設計與策劃技術;(3)掌握各種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具有較強的管理及組織協調能力,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溝通能力。(4)掌握連鎖企業運營實務和供應鏈相關知識,具備對連鎖企業采購、促銷、配送、物流等環節的基本管理能力;(5)熟練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商品與服務的推廣、客戶的維護等活動的開展。
具體地說:(1)通過學校課堂培養,實踐操作,培養職業院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塑造職業化的素養;(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技術技能提升,更能深入學習和發展特定技能,更好的適合企業人員需求;(3)為社會、企業快速提供高素質,高素養的優秀的人才。
為了適合企業態度與技能并重的用人標準,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好的去適應社會需求,探索職業教育課程特性設計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注重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化素養培養,提前進入職業的狀態,提升自我修養,培養適合本職業的素質。
課程主要針對本職業的一些基本的禮儀、文化、態度、素養等展開,讓學生正確認識所學專業的職業,對自已以后的從業有深入的認識,以便更好的規劃自己。
第二步,職業化通用能力的培養,以職業活動的行為過程為導向,將基礎知識、以及一些通用理論知識組成一個通用知識體系。
覆蓋了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常用知識,綜合性強,培養“寬基礎、復合型”的職業技術人才。
第三步,針對性的專業化實踐教育,通過對基本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進一步對職業的了解,進入企業進行專業的培養,提升專業技能,針對某一領域的專業化培養,更適合企業的需求。
打破學校與企業界限,加強學校過渡到企業的學科聯合。新課程理念下的職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學科課堂”,更強調“素養課堂”和“技能課堂”。體現對學生素養的重視。注重培養德才兼備的職業化人才。
注重職業教育先修內在素質,再學專業知識。從進入職業教育開始就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從服裝、行為、禮儀、態度等多方面開始培養。
專業技術的針對性,進入企業適應企業所需技能,快速掌握必須的知識,快速適應崗位。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鄧澤民.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鄧澤民.職業教育教材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賈宜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自主性探析[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9).
[5]陳祥明.基于"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輔助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J].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1).
[6]王娜娜.關于新課程改革的思考[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
[7]盧皆超.高中新課程改革之我見[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
[8]王偉,何莉.淺談高職課程教學改革和精品課程建設[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9]許紅梅.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推進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
[10]李世杰.“1234”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11]Lei Bao,Tianfan Cai,et al.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asoning[J]. Science,2009,323(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