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波++郜瑞
摘 要:本節課主要依據“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精神,參考我校“鏈式”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中學生物教學實際,以多媒體為依托,以主題為核心,以問題為紐帶,采用“主題—模型—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圖視情境—問題引導—合作探究—分享提升—模型建構—延伸探究”等環節設計教學過程,旨在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學模式;人的性別遺傳
一、教材依據
《人的性別遺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
二、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三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
2.設計理念
本節主要是基于對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理解這些內容,再通過游戲模擬,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學習的快樂,輕松學到知識。因此,總的設計理念是:觀察圖片,合作探究。
3.教材分析
《人的性別遺傳》是比較特殊的一節,既是對生物遺傳中“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基因的顯性與隱性”等知識的升華,也為下一節《生物的變異》做了鋪墊。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等遺傳知識,所以對理解性染色體在人的性別遺傳中的作用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
①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②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觀察男、女染色體排序圖,分析討論圖文資料,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圖文轉化能力,觀察、分析、推理、歸納概括能力。
②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統計、分析數據的能力。
③通過組內和組間的表達交流,使學生在學會自學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男、女染色體排序圖,找出男、女染色體的差異在性染色體上。
(2)通過游戲模擬,統計分析數據,認識到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
(3)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2)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能夠對性別歧視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
(3)了解性別比例失調對社會和國家潛在的危害。
(4)運用所學知識影響周圍人們的生育舊觀念,對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分析男、女染色體排序圖,闡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五、教學難點
(1)從實踐和理論等方面論證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2)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確定教學重難點的依據: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順理成章,本節課把重點定在闡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同時,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生男生女的現象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所以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生男生女的道理。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六、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素養的提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結合教學設計及教學開展情況,對本節課進行課后反思:
本節課是生物遺傳中的最后一節,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所以,在整個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媒體展現豐富的生物素材,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突破了重難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問題實現知識之間的過渡,使整節課的思路非常清晰。在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時,及時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評價,以鼓勵為主,當學生有疑問時,積極引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學習“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時,由于此部分知識較為抽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此部分知識。采用游戲模擬的方法,以學生為模型,模擬受精過程,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體驗精卵結合的隨機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從而使抽象的染色體行為得到了更加直觀的呈現,讓學生對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對人類性別比1∶1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教育家波斯納提出:經驗+反思=成長。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個老師,要上好一節課,需要多種能力,只有不斷學習,勤于思考,才可以在教學中不斷進步。
注:本文系陜西省基礎教育“十二五”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高中生物學科主題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1251106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