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就邀請了林業、氣象、民政、高校等多部門、多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國際NGO組織的代表召開座談會。主要是針對怎樣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之下的基金會工作,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講話的時候提出,要充分的對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作用予以發揮,這是現如今林業局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碳匯的中心任務,本研究在此環境和背景下分析林業碳匯經濟的屬性,希望所得結果可以為相關領域提供可行參考。
【關鍵詞】:林業碳匯;經濟屬性;研究分析
從市場學角度來看,市場形成需要具備供應者和需求者以及商品這三個基本因素。現如今林業碳匯市場基本上都具備有這三種因素,但從經濟學角度可以看出,林業碳匯市場形成需要有明確的林業產權和低成本的交易,所以林業碳匯進入市場是一個必然的需求,它是一種私人的物品。常理來看,林業碳匯通過森林等會集的二氧化碳,森林固定的二氧化碳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一種公共產品,所以林業碳匯也成為了一種公共物品。那么,這樣就就需要通過政府來提供,但這樣就不會形成林業碳匯市場。
1、林業碳匯的經濟屬性
公共物品是每一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但不會造成任何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薩繆爾森對于純公共物品進行嚴格的定義以后,很多經濟學家對這種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并不斷地對這概念進行拓展。提出對公共物品判斷和私人物品判斷的兩個標準,物品具有消費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如果一種物品同時具有消費的排他性和競爭性,那么這種物品就是私人的物品,如果一個物品同時具有消費的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那么這個物品是一種純公共物品。
從廣義角度來看,林業碳匯是純公共物品,因為它具有純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林業碳匯從廣義上來說,非排他性是不論由任何人經營的林地,通過一段時間以后,這片林地匯集的二氧化碳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匯集所帶來的效應是共享的,如果想要將一些人排除在外,或者是不讓他享受帶來的收益,那是不可能的或者是無效的[1]。森林經營者很難對這片林地進行有效控制,它無法使周圍受益者在享受效益時繳納使用費用,如森林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以后生長茂盛,形成綠色景觀和生態效益,但依然沒有辦法迫使周圍的受益者確認這一效應付費,所以這是林業碳匯的非排他性。
從廣義角度來看,林業碳匯有非競爭性,它主要是對一遍林地所匯集的二氧化碳,單獨個體使用或消耗不會影響其他個體使用這片林地固定的二氧化碳。任何個體都能夠使用或利用二氧化碳,但也不會為其他人造成任何影響,即便增加一個人的使用,也不會產生影響。所以增加多人使用不會對總體競爭性產生影響。這也是廣義的林業碳匯的非競爭性,從中可以看出,林業碳匯是一種成功功的問題,因為它完全符合公共物品的兩個基本特征[2]。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從狹義概念來分析,林業碳匯又不是公共物品,而是一種私人物品。狹義林業碳匯屬于《協定書》以及清潔發展機制下的一個特定名詞,所以林業碳匯是清潔發展機制通過造林、在造林活動以及其他的項目匯集而形成的一種碳庫,它是以一種固定形式存在的碳,是看得見摸得著也可以計量的商品,所以完全屬于森林的所有者,它的產權歸屬較為明確,它具備有私人物品的特征,也就是排他性和競爭性。
排他性就是一片林地,如果納入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當中,這片林地通過一段時間的固定碳屬于這片林地的所有者,所以其他人不能任意砍伐,因此具有排他性。競爭性是指。林地所有權明確,所以其他人不能任意享用。如果要得到這一片林地的固定碳,需要付出相關的成本,因此,符合私人物品兩個基本特征:排他性和競爭性。所以從狹義角度來說,林業碳匯是一種私人的物品。
2、林業碳匯的經濟屬性確定和碳匯市場
林業碳匯是一種公共物品,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都是這樣,根據經濟學一般規律和市場失靈范圍內,通過政府提供,但是本文也明確界定了林業碳匯定義和經濟屬性,在此之后,對于這種認識需要有一定的變化。我們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對林業碳匯進行對待[3]。林業碳匯的狹義經濟屬性確定是林業碳匯有了進一步的產權化,產權化界定對市場交易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市場交易的前提。確定產權制度以后可以對人們的交易權利邊界、交易權益的類型和歸屬等予以明確,可以被相關交易者和社會所承認,只有這樣才能順利交易,保證市場正常的運行。
從《協定書》和清潔發展機制的框架來看,林業碳匯產權現如今屬于認證下的某個企業部門,所以這個企業在認購期內擁有林業碳匯的產權,在法律上看,其他個體沒有權利與侵犯。說明林業碳匯本身就是一種財產,他擁有財產權利。因產權明確規定,林業碳匯可以以私人物品身份進入市場,這樣就是林業碳匯具備有重要的條件,也為林業碳匯市場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
林業碳匯經濟屬性林業碳匯,經濟屬性作出貢獻。參加碳匯造林項目過程中,存在有一個較為重要的風險,就是林業碳匯交易當中所存在的交易費用和繁瑣的手續。在現實交易當中都以成本占據比重較大,所以交易成本的問題成為林業碳匯市場形成的,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當清楚了林業碳匯的定義和經濟屬性以后,這個問題并非十分困難,因為對于產權歸屬有了明確的認識,產權的界定也將森林的外部性內在化,所以林地所有者需要對相關行為決策,承擔一定的后果,他可以得到正確決策所產生的剩余,同時也要承擔錯誤決策而帶來的損失。所以說林地的所有者會將其收益通過各種方式內部化,這種產權關系明確清晰,能夠提供激勵機制,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交易的成本,進而也就提升了經濟的效益。所以說林業碳匯交易成本降低,會有效地擴大企業利潤的空間,能夠使林業碳匯市場減輕壓力。
3、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簡單分析林業碳匯經濟的相關屬性,林業碳匯市場離不開碳交易過程的制度和法律,但現如今國際氣候變化和政策都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相關市場制度規則不完善,因此市場交易雙方都會承擔有較大的風險,所以說相關的法律還需要不斷地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熊珂,關鍵,邱春洪.碳匯交易給林業帶來的機遇及解決策略[J].低碳世界,2017,06(24):57-60.
[2]盧櫟仁.江西:首單林業碳匯減排量項目簽約成交[J].產權導刊,2017,11(08):27-29.
[3]陳方麗,曹露露,盧盛若.大眾對碳匯交易的認知與參與意愿分析——以溫州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4,06(01):54-56.
作者簡介:儀律北(1984年07月-), 男,漢族 ,山西新絳人,在職研究生 ,工程師,從事林業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