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宏發
摘 要:激發思維是通過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使大腦興奮,不斷地從外界獲取信息。巧妙的教學設計、新穎的問題探索等都是激發思維的方式。文章就如何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效率,從閱讀答疑、設疑啟迪、實驗探究三個方面出發來分析了激發思維的一些策略。
一、閱讀答疑,活躍思維
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在閱讀中培養了思維能力,反過來,思維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如果沒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就讀不懂題意,答題就會出現答非所問。我的操作程序是:閱讀—思考—歸納—總結—應用。在學生閱讀時,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讓學生通過閱讀發現問題,以免學生學而不思。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這樣可大大提高閱讀質量,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時候解決問題,進而讓學生讀有所思,思有所獲。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蛋白質的構造、功能,這樣可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有力的激發,從而有效地培養思維能力,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二、設疑啟迪,激發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說明思與疑都非常重要。沒有問題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現代研究表明:設疑啟迪是激發思維較為有效的手段。但設疑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技巧。巧問善誘是創設良好思考情景的關鍵,即要在“巧”和“善”上下功夫。何時問、何處問、怎樣問、怎樣導,都要事先精心設計好,設疑時,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因勢利導,逐步展開。如在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我作了以下設疑:
(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金屬易生銹,哪些金屬不易生銹?
(2)金屬生銹的條件有哪些?
(3)從金屬生銹的難易能否判斷金屬的活動性?
(4)金屬與酸反應是否可根據產生氣泡的速度快慢來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金屬活動性怎樣?
(5)Cu能否與AgCl反應?理由是什么?金屬與鹽反應有哪些條件?
學生在逐個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把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上,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也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與思維能力。
三、實驗探究,深化思維
教學過程中,若能適時將一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啟發探索性實驗,再結合實驗創設部分思考題,對激發學生思維會起深化作用。同時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用實驗來探究時,我們可以按照“猜想—實驗—探索—拓展”的流程進行。下面以比較金屬Cu、Fe、Zn活動性探究為例:
(1)猜想:Cu、Fe、Zn的活動性怎樣?
(2)學生設計實驗:學生用Cu、FeSO4溶液、Zn等化學物進行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三種化學物的活動性。
(3)探索:比較Cu、Fe、Zn的活動性,還可設計哪些實驗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哪幾種?它們選取的藥品有哪些特點呢?
(4)拓展:有X、Y、Z三種金屬,它們能進行如下反應X+YA=Y+XA,Z+XB=X+ZB,則X、Y、Z的活動性怎樣?
通過實驗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從而克服思維定勢,使學生思維跌宕起伏,進而深化了學生思維,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問題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時也能讓學生不斷獲得自主學習的動力。
總之,不斷激發學生思維,使我所任學科受益頗深,它像催化劑,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有效結合,實現和諧共處。因此在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廣大的化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牢牢把握住科學發展觀,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教法,更新學法,為全面提高化學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雪榮.興趣是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催化劑[J].中國科技投資,2013(16).
[2]劉圓圓,劉海青.興趣:化學教學中的催化劑[J].考試周刊,201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