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鳳++許鑫
摘 要: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依據國內化學課程的現狀、國際科學教育和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探究等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最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有了“主人翁”的意識,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探究化學的快樂,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以前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最終達到提高化學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一、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學生在學習及實驗中以小組的形式互助互學,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教學、實驗任務,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活動成為整個小組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再將小組間的成績相互比較,形成評價機制,從而真正提升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共同進步。
二、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參與教學,這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的能力。那么,我們教師又該如何去指導學生分組學習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指導,采用科學合理的分組方式,使學生可以在小組中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化學成績的目的。
(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可以交流彼此的學習心得,討論學習方法,在交流討論中共同進步,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奮發進取的精神,體會到集體榮譽與自己的關系。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整體的把控者。教師由以前的“滿堂教”到現在的任務分配,學生由以前的“聽者”到現在的參與者。小組合作學習最根本的就是教師能否組織和團結各小組內所有的小組長和組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融為一體,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自己,使學生進行相互間的探討、研究,共同進步提升。
(3)在教學形式上,合作學習強調以集體教學為基礎,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主要形式,最終達到集體與個體的統一性。
(4)在小組合作中既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又可以借鑒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們會意識到只有當集體受到贊揚獎勵,成績整體提升的時候,自己才會產生自豪的感情;當集體受到批評懲罰或成績下降的時候,又會產生自責的感情。這就是小組成員間的“團結共存,榮辱與共”的關系,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情境。
(5)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將僅是個體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組與組間的競爭,形成了“組內成員既是合作同伴又是競爭對手”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個人優秀轉向大家集體優秀。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1.預習——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化學應以課本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讀懂讀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學學習方法。化學是初三才開設的學科,學生在課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預習,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抓住根本,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與方向。
教師要做的是,在精心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有導向性的問題,讓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解決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使之產生合作的沖動和愿望,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
2.展示——小組合作提升
在學生預習、明確重點與方向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某一知識點。分組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我校班級人數較大,每個小組一般由6人組成,優等生1人(組長)、中上生1人(副組長)、中等生2人、學困生2人,原則上是由成績各異的學生組成,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分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明確責任分工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成敗的要素。讓組內成員明確自己具體的職責與學習任務,也就是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3.反饋——拓展訓練,反饋矯正
在展示交流后,教師要按制定好的評價機制首先對組內評價,然后對各個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認識到先有集體后有個人。課后要有家庭練習,這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要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或試卷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在化學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驗配合協作的能力,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互助互學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長起帶頭榜樣作用,這樣才能激發學困生奮發向上的精神。組員間既競爭又學習,使學生有機會探討求知,共同進步。
總之,把化學教學建立在以教師教授為輔、學生交流為主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這對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洪偉.初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2.
[2]代小兵.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