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石
摘 要:課堂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起著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作用。英語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導入。通過對英語課堂的導入設計進行舉例和分析,為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導入;方法;效率
課堂導入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環節中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方法,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的活動方式。導入是思維的起點,也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關。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導入。好的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其投入到新的學習氛圍中。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背晒Φ恼n堂導入,不僅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有趣、活潑自然,還會使學生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英語課堂的導入直接影響著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怎樣設計科學、合理、新穎的課堂導入,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呢?
一、遵循課堂導入原則
1.課堂導入要合理合情,具有實用性
教師設計課堂導入一定要合理合情,具有實用性,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合理,指導入要符合英語教學設計的原理,諸如圍繞教學目的,切合學生實際;合情,指導入的設計既要切合課堂教學情境的需要,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該節課的學習興趣,也是引導學生從已知領域到未知領域的過程。因此,它必須緊扣教材,服務于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學習的特征。導入只是一個開頭,它的作用是為教學打開思路。教師設計的導入必須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領域中進行,是一些與該節課堂教學相關而實用的內容。如果忽略了這點,即使是再精彩的導入,也失去了它應起的作用,這樣的導入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導入時,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具有實際意義。
2.課堂導入要簡潔明快,富有情趣
課堂導入就像“導火線”,教師設計的導入要簡潔明快,富有情趣。教師要明確課堂導入與整個課堂教學的關系,盡可能用少量的語言說明學習的內容、意義和要求。課堂導入要因課而異,因話題而異。不同的課、不同的話題應作不同的導入設計,使導入內容易懂、易學,富有情趣。例如,在講授對話課時就可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閱讀課可以用提問題的方式展開,啟發學生思考。此外,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智力等因素,設計出學生樂意接受的課堂導入方式。
3.課堂導入要新穎別致,具有啟發性
教師設計課堂導入要新穎別致,方法要多樣化。采用啟發性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做到“新、精、奇、巧”。
“新”是關鍵,有“新”才能吸引學生,有“新”才能讓學生樂意接受,因而導入形式一定要新穎,不能千篇一律;“精”是本質,導入只起引導的作用,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因而導入的內容一定要精練,不能繁雜冗長,不能喧賓奪主;“奇”是吸引力,好奇是學生最明顯的心理特征,“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巧”是要求,教師的導入要有懸念,具有啟發性,啟發性的課堂導入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努力探索的精神和勇于創新的能力。
二、采用合適的課堂導入法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視頻錄像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它比言語描述更簡單,更明白,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學習七年級英語(下)Unit 7 Topic 1 Section C 時,我利用實物展示物體的形狀,學習square,circle,triangle,rectangle, oval,star,mouse等生詞,引導學生對它們的形狀、尺寸、用途進行問答,用多媒體展示物體前后的變化,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句型:What shape is it?What shape was it before?讓學生感受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培養學生描述物體的能力和識別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如,學習My family這一話題時,我要求學生帶來他們的家庭照片,在課堂的導入階段,我通過投影把照片展示給大家,并且利用學生已知的詞匯進行介紹,把學生遇到的新單詞和新句型板書出來,很自然地引出了這堂課的主題——介紹家庭。這種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明確了課堂學習目的后,就會主動去獲取關于介紹家庭方面的詞匯及句型。
2.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中進入主題。在情境中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知識,引人入勝。例如,學習七年級英語(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B 時,我將教室布置成飯店的樣子,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書桌擺成餐桌,讓一些學生扮演顧客圍坐在一起要就餐,我自己扮演服務員,用英語的就餐用語與他們進行問答對話,啟發并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然后讓學生們互相扮演顧客和服務員,學生很快就學會了“May I take your order,sir?Rice and chicken,pleas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等就餐用語。情境導入法具有形象、逼真等特點,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迅速理解情境表達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好的導入法。
3.談話導入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問答來實現的,其特點是直接、明確,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學習七年級英語(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B關于購物的話題時,教師與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與顧客,做一個簡單的角色扮演。教師:“What can I do for you?”學生:“I would like to buy...”將Section A購物的句型簡單地做一個復習,同時直接引出Section B的主題,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購物方面的語言訓練。這樣,就很自然地在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中引出了話題。endprint
4.音樂、歌曲導入法
好的音樂、歌曲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奮,催人上進。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開始可用音樂、歌曲導入。注意選擇的音樂、歌曲要與本課所學內容密切相關,能自然引出新的教學內容。例如,學習七年級(下)Unit 7 Topic 3 Section A時,我問學生有沒有今天生日或最近幾天生日的,如果有,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如果沒有,就先讓學生聽Happy Birthday這首英文歌。由于對這首歌曲的音樂很熟悉,學生一起跟著唱歌,教師邊唱邊教學相關的單詞,這樣就自然地導入了本節課話題,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5.游戲導入法
巧妙地設計符合本節課內容的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七年級(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時,我用Guessing game(猜謎游戲)導入。我在袋子里裝入幾種水果和飲料,在上課伊始與學生通過Whats in my bag?Can you guess?等問題讓學生來猜測袋中物品,并同時引入小組競賽進行獎勵。通過此游戲活動,復習有關水果和飲料的單詞,使教學內容自然過渡到本課新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游戲導入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競賽獎勵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6.問題導入法
問題導入法就是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習內容,設置任務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任務型問題導入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有利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七年級(下)Unit 6 Topic 3 Section C Keeping safe on the street前,我設置問題:How can we keep safe when we are walking on the street?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結合新課程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隨后的課堂教學繼續圍繞這個教學任務展開,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用這種方法導入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布置預習內容一定要具體,不可過多、過難;二是提問一定要緊扣課前所布置的內容。
7.復習導入法
知識是連貫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復習,通過對比或提問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以便更好地引入新話題。這種導入法在英語聽力訓練課中運用效果更好。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包括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三個最基本環節。在Pre-listening(聽前)這一環節中,導入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教師先復習學過的相關知識,利用問題、圖片、實物、情景、游戲等進行巧妙的導入,從而引發學生聽的動機。教師還可以對背景知識做簡單的介紹,對一些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關鍵詞做解釋,對聽的內容進行預測,也可以做一些聽力技能的指導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心理上已經處于聽的期待狀態,在聽的時候就能集中注意力,聽力材料的可理解性得到了提高,聽的效果就更好。
8.文化背景知識導入法
文化背景知識是閱讀的重要基礎。要使學生理解和運用某種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過程中, 激活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理解得更加透徹,獲取更多的知識。例如,在講授八年級英語(上)Unit 4 Topic 3 The Great Pyramid和The Great Wall時,教師先介紹埃及和中國的人文地理知識,然后講述一些關于古埃及國王和秦始皇的趣聞逸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單元話題——金字塔和長城。這樣,通過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進行新課程的學習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三、課堂導入要注意的問題
1.課堂導入內容要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導入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導入時間要適當
導入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為宜,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若導入時間過長過多,就會使導入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
3.課堂導入要靈活多變
再好的佳肴,連續吃上幾頓也會讓人口味大減,甚至反感。因此,課堂導入切忌方法單一,生搬硬套。教師要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案,經常地變換導入方式,促使導入方法多樣化。
總之,課堂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著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導入有法,但無定法,關鍵是得法。同樣的一節課,由于教師的著眼點不同,思路不同,采用的導入法也有所不同。教師無論采用何種導入法,都要注意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只要我們教師根據所教班級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分析,因人而異,使用確切、精練的語言,采用恰當的導入法,巧設課堂導入,就能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文海.語言教學與文化研究[M].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
[2]王懷彬.新教學方法[M].吉林科技出版社,2005.
[3]王篤勤.初中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