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銓
摘 要:如今語文閱讀的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首先介紹了閱讀讀寫結合的意義,其次分析了其運用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讀寫結合;運用方法
一、在閱讀中讀寫結合的意義
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語言的學習、實踐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閱讀時有必要把讀與寫充分結合起來,如此既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又提高了其語言運用的能力。閱讀是一個人對信息的輸入,是對語言的存儲與理解。寫作則是對信息的輸出,是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兩者密不可分。讀和寫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由讀到寫的一個過程,讀是寫的基礎,但寫使讀升華,所以讀和寫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共生的過程。由此不難看出,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二、在閱讀中讀寫結合的方法以及運用
(一)細心觀察并仿寫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句式、文章結構等都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細心觀察,缺少平時的細心觀察,學生很難在文章中寫出真情實感,也不能體現文章的鮮活性。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表現得呆板和模式化。因此,寫作和生活是分不開的。
仿寫作為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其就是模仿文章中作者的表現手法展開寫作。仿寫又分為兩種表現形式,具體如下:
一種是全面仿寫,從整體上模仿文章的方式。例如,一篇寫風景的作文,學生可以全面模仿《迷人的張家界》的手法來寫,先由美麗的風景再到寶貴的資源,最后總結出張家界如同人間仙境一般。首先,寫張家界的山以奇為特點,華山的兇險、泰山的雄偉以及黃山的變化多端,展示了各個群峰之間的不同。又分別寫出了金鞭巖、金獅寨、金鞭溪三處景物的美妙與特點。然后,話鋒一轉又開始介紹張家界寶貴的動植物資源,寫出了張家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理由和價值。在結尾,作者用“迷人的張家界,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來表達對張家界景色的由衷贊嘆。另外一種就是局部仿寫,利用文章的部分語句進行模仿的方式,可以從中心思想、開頭結尾、語句表達、段落構成、議論描寫等方面,不斷提升學生寫作的基本功。
(二)根據教材寫觀后感
教師讓學生在掌握和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會去挖掘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表達特點和寫作技巧等有效信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表達欲望,從而使學生在表達和模仿中提高寫作水平,而觀后感就是提高閱讀讀寫結合的有效方法之一。觀后感,重在“感”。很多學生在寫觀后感的時候,往往都是“觀”大于“感”。有的學生寫觀后感往往都是把故事從頭到尾描述一遍,到結尾才寫出感受。例如,一位學生寫《黃繼光》觀后感,先寫黃繼光出生于四川省的一個山村,然后六七歲時父親受地主欺壓而死,接著又寫黃繼光在1951年3月,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志愿新兵,體檢時不合格卻又被破格錄用,然后才寫到1952年10月19日夜里,黃繼光接到占領597高地的任務并為此犧牲。最后寫道:黃繼光就這樣英勇犧牲了,他的英勇犧牲和英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寫觀后感首先要有感而發,觀引出感。要開門見山,簡單明確,不含糊。其次,要寫出具體的感受。感受要從淺到深,從近到遠,有感而發。然后,結合現實把自己的感受寫進去,利用生活的事例來談感受,和教材進行對比,樹立榜樣進行學習。最后,對文章整體內容進行總結,可以適當抒發希望,以達到將文章升華的目的。
(三)養成良好習慣記日記
所謂日記,就是人們將自己每天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以及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的一種表達方式。然而有質量的日記內容并不是將一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從頭到尾記錄下來,是需要學生記錄自身的體驗以及情感等內容。通過記日記的形式,讓寫作和生活“親密接觸”,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學習和理解體驗語文,從而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魅力。利用記日記這種方式,讓閱讀中的讀寫更有效地結合。例如,在學習《剝豆》這篇文章時,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去閱讀和理解,并對文章中兒子能來主動剝豌豆,不在乎輸贏有擔當的表現作為作業,讓學生回到家里和父母完成這樣一次實際的互動,并將過程中的感受以及想法用記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后再通過閱讀文章來比較與現實生活的不同,提高學生對寫作和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即: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中讀與寫這兩個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教師應該不停探尋新的方法去綜合閱讀中的讀和寫,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看、多聽,只有擁有了豐富的文章存儲和累積才能讓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青華.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59(8).
[2]張德姨.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7,46(6).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