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桂+高雁
摘 要:當前的識字教學仍存在學生識字態度不夠積極、教師不注重挖掘漢字字理、教學方式單調等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重視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教學形式多變,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識字、寫字又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筆者深耕于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某小學,通過觀察法、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發現,現行小學識字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識字態度不夠積極,且識字效率低下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某小學位于城鄉結合部,北邊依傍京杭大運河,南部毗鄰淮安高教園區。由于歷史原因、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導致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積極,且識字效率低下。
(二)教師不注重挖掘漢字字理,輔助學生識字
華夏文明燦爛五千年,漢字演變更是蘊藏著先人對于自我以及自然的認識。但現在,諸多一線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僅僅考慮學生是否能夠記住漢字,完成應試的目的,對于漢字的演變鮮有關注,僅僅停留在公開教學時個別生字的凸顯,進而導致學生對漢字字理認識存在偏頗,教學效率低下,更沒有很好地傳承中華文明。總之,教師在字理教學中要注重從權威的書籍或網站(如字源網等)去尋得漢字的字理,加深自身對于漢字字理的理解,從而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方式單調,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
受漢字 “音、形、義”一體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授生字時,往往都從生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一一展開教學。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般在第一課時安排識字,在通讀課文后,有教師進行隨文識字,也有教師進行集中識字。
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諸多一線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鞏固生字的方法便是讓學生進行簡單機械的多頻次朗讀與抄寫,強化學生記憶,以達到應試的目的。固然這種方法對于學生強化記憶是有幫助的,但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僅僅是短時記憶,往往事倍功半。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伴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越發重要。傳統的識字寫字教學中,往往是依靠“一支粉筆”解決問題,尤其在指導漢字的書寫時,教師的板書顯得尤為重要。現如今,伴隨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的授課與示范作用可以經由一體機靈動再現。
以淮安經濟開發區某小學為例,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在新授課前,各教研組進行研討,制作出一大批契合教學目標的導學微視頻,極大地提升課堂效率,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學生在課前自主觀看導學微視頻,生成新知,提出疑問。在新授課上,教師只負責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答疑解惑等。總的來說,這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學生學習興趣變得濃厚,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習得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功不可沒。
(二)重視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漢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個字大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義,也就是含有一定的字理,可表達一定的意思。字理識字就是根據漢字構字的表意性特點,從漢字構字原理上,對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進行字理分析。從漢字字義上認識漢字各部分組合的內在聯系及合理性,使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即以字理為中心,使字的音、形、義統一。這樣不僅會使學生比較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義,而且會理解漢字的造字原理,使之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字理進行教學,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授生字“嫌”時,我們首先可以引導學生來觀察在古文字中“嫌”的寫法■,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看左邊像什么?像不像一個人字?是的,其實這里代表一個女子,其形體像一位跪著的女子。右邊是一個兼字,本意指一手同時抓握兩株禾苗,引申為同時擁有,加上女字,表示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時代,妻妾成群的男子對妻妾的不滿、挑剔,從而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
(三)教學形式多變,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特定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不夠成熟,學生的短時記憶能力較強,從而決定了他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因此選擇那些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定年齡及心理特征,依據課程標準,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增加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識字的無窮樂趣,提升學生識字的主觀能動性。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建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適當聯系生活,進行教學。
總之,本文通過探析構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化提供借鑒。現今全國小學語文教材已經更換為部編版,新的教材對于識字教學更為系統科學,廣大教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荊利更.探析構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思路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7):133.
[2]劉麗玲.理論依據和思路策略:基于漢字文化視角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J].小學科學,2012(7):1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