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星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促使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應當加強對國民生態觀的教育,促進國民生態素質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滲透對學生的生態素質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促進我國人民生態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在高中生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生物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利用,發掘生態觀教育的內容,進行生態觀的教育,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生態觀教育的滲透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態觀教育;滲透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自然的改造在迅速的提高,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導致資源面臨著緊缺和污染的情況,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在高中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生態意識的培養,樹立學生綠色生活方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借助生物知識內容,加強學生生態觀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生態素養,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充分的發掘和利用教材資源,滲透生態觀教育
高中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生態意識培養的主要陣地。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升學以及學業等多方面的壓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多是講授知識內容,對生態教育很少滲入,因此,學生的生態觀念薄弱,對自然缺乏接觸,學生綠色觀念缺乏。在高中生物教材內容中蘊含很多生態學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生態素養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發掘和利用,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發掘,促使情感和態度等資源的融合,開展生態觀的滲透教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析與細胞》的教學中,在課本中的緒論中對目前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進行簡單的闡述。在高中生物的開篇對生態的現狀進行引入,對自然界的生態價值進行明確,同時描述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并且缺乏相應的關懷,呼吁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和倫理觀,對學生進行生態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局限于教學內容,對教材中的生態教育知識進行深入的發掘,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滲透教育,促進學生生態價值觀念的培養,促進學生生態素養的提高,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課堂教學設計,優化課堂導入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態觀教育,教師應當注重對教學設計的優化,促使課堂教學有效的開展,借助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對生態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教師進行逐一的講解,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生態認知的強化。良好的開端是高效課堂的保證,作為課堂的開始,采取合理的引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生態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者生活常識進行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同時滲透對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教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的教學中,在進行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教學。針對在生活中學生吃到的反季節蔬菜和水果,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大棚種植的過程中,紅色的玻璃和透明玻璃哪一種更加有利于蔬菜的生長。引導學生在課程開始前進行思考和判斷,在學生一番的思考和討論之后,教師進行新課內容的學習,在學習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再次的思考和判斷,并且說一說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貼近學生的導入方式,有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對生態價值觀進行進一步的認識,促進學生生態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三、強化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知識講解和鞏固
在高中生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生物知識內容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知識內容的講解,同時加強學生知識內容的鞏固練習,教師應當對教科書的語言和文字進行有效的利用,根據自身的課堂教學經驗,借助有效的課堂教學案例,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內容的講解,促使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促進學生生態素養的培養。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教學中,在教材中對碳循環模式圖進行分析,分析了人類以及動物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以及自然界自身的控制和調節作用。通過這樣的模式圖促使學生對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進行認知,促使學生生態觀的培養和樹立。同時教師應當結合多種方式的習題進行鞏固練習,促進學生思維的擴展,促使學生利用知識內容解決生活問題。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生活地區對不同年代的地圖進行搜集,并且對湖泊、河流以及森林等面積大小的變化進行分析和比較,并且闡述其原因,加強學生的鞏固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對身邊的生態現狀進行了解,有利于學生生態觀的樹立。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和影響。素質教育和生態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要求人們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應當加強生態價值觀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發掘,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強化,對課堂導入和內容講解進行優化,結合學生實際加強訓練,滲透生態觀教育,提高學生的生態素養,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王興.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生態觀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6(32):114-115.
[2]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觀教育的途徑[J].環境教育,2017(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