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琳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評價同樣重要。然而,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由于幼兒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作品完成速度不一,導致評價環節常常流于形式,未能很好地發揮評價的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幼兒教師對幼兒園美術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幼兒園美術評價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幼兒美術評價;存在問題;評價策略
幼兒園美術活動能提高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塑造良好個性品質,是藝術活動中重要的部分。幼兒園美術評價可以衡量和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助推美術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評價不僅能燃起幼兒的創作熱情,增強他們的審美體驗和感受力,還能讓他們在愉悅與成功的體驗中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輕松自由地表現,并受益終身。隨著幼兒園美術評價觀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們也越來越重視美術評價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幼兒園美術評價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通過剖析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在此提出對幼兒園美術評價策略的幾點新的思考:
一、目前幼兒美術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標準單一,注重作品結果,忽略情感體驗。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常常偏重于作品的構圖是否合理、著色是否均勻、主體是否鮮明、畫面是否豐富等技能技巧,卻忽略了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情緒感受、情感體驗。關注結果的評價方式更多地從成人的角度評價幼兒的作品,未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從兒童角度去評價作品,導致教師的評價關注片面,不能多元全面地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
(二)評價主體單一,評價以教師為主,幼兒家長參與度不高。多年來,幼兒園美術評價環節多采用集中評價為主,幼兒自述、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成為幼兒美術評價的重要主體,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常常以自己的主觀喜好、審美興趣為準,獨自決定作品的好壞與優劣。然而在幼兒美術評價中作為重要評價者的幼兒,卻常常因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時間不夠、評價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幼兒在美術評價中常處于傾聽、自述的被動狀態,幼兒參與度不高,缺乏客觀自評及相互他評的經驗,評價內容不夠深入,幼兒自我評價的價值未得到實現。
(三)評價語言貧乏,語言缺乏針對性、啟發性和指導性。在美術作品評價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用“你畫得不錯”“今天有進步”“畫得真漂亮”等籠統的評價語言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然而這樣的評價語言往往不具體、不深入,幼兒聽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進步,對幼兒來說缺少啟發性、指導性;在美術創作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用“你畫的是什么”“想想你看到長頸鹿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照顧媽媽的”等啟發式語言進行指導,但這類評價語言對幼兒來說過于抽象、不易操作,缺乏指導性,不利于調動幼兒創作的熱情,促進幼兒的美術的感受與表達。
二、幼兒園美術評價環節的指導策略
(一)尊重幼兒,用“發展”的眼光進行評價。《綱要》中指出:“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教師在美術評價時,應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表現方式,通過觀察、對話,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實現幼兒個體的縱向比較,以“發展”的眼光來發現幼兒、評價幼兒。如在美術活動《我的連衣裙》中,欣欣畫了一條滿身彩色小花的連衣裙,漂亮極了。正當我走近她,卻發現她正用一只咖色的油畫棒在裙子上雜亂無章地畫著,我問:這是什么呢?她說:昨天吃飯的時候我不小心把湯打翻了,湯和菜都潑到了裙子上,把裙子弄臟了,我很傷心……欣欣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經歷的事情以及心理感受表達了出來,教師及時的關注,正確地讀懂了幼兒的作品,更好地幫助教師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用“發展”的眼光及時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
(二)樹立信心,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有位教育家說:“好孩子是被夸出來的。”幼兒非常在意成人對他的評價,往往將成人的評價作為認識自己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在美術作品評價中,應注重評價語言的導向性及激勵性。首先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幼兒的表現意圖及情緒感受,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教師應用欣賞、肯定的語言支持幼兒獨特的藝術創作。其次、針對不同性格特點的幼兒,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激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如:對創意不足的幼兒說:“你畫的XX好特別,跟別人的XX都不一樣哦……”;對缺乏自信的幼兒說:“你進步真大,××方面表現特別棒,繼續加油……”;對自我認識不足的幼兒說:“我相信你一定能畫出屬于你的XX,大膽畫……”等等,這些有針對性、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明確地肯定了幼兒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幼兒樹立創作的信心,激發幼兒創作的熱情。
(三)適時點撥,將集中評價與隨機評價相結合。在以往的美術評價中,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評價常常是放在教學活動的最后環節,以集中評價為主。在新的評價理念下,教師從僅關注幼兒美術作品的結果,到關注美術創作中知識技能、情緒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將評價貫穿到整個美術活動的全過程。如在美術活動《我的未來小屋》導入環節后,幼兒在美術創作環節,仍表現出創意不足、思維局限等現象,教師及時關注、巡回觀察,對個別有創意、有亮點的作品進行點評指導,并在繪畫過程中不斷跟蹤評價,通過過程性、動態化的評價,幫助幼兒拓寬思路、開闊思維,激發幼兒的繪畫靈感及創作欲望,保障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
總之,幼兒園美術評價體現了一種教育藝術,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和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激勵的評價語言、多元的評價模式、全面的評價標準,適時評價、及時反饋、定期梳理、總結歸納,通過幼兒園美術評價環節,讓幼兒大膽地感受、表達藝術,使幼兒的藝術潛能得到釋放,在發展的旅途中展翅翱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部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
[2]胡惠閔,郭良菁.幼兒園教育評價[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馮海青.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及策略[J].幼教天地,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