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麗
【摘 要】本文提出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是運動員專業技能提高的必要保證,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認為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多管齊下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主張借鑒清華大學成功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競技體育教育體制;進一步創新運動隊教育教學體制機制,建立能促進運動隊更好發展的新模式;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不斷激發運動員文化學習主體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
【關鍵詞】運動員 文化素養 必要性 主要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B-0162-02
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要想更好地挖掘和發揮自身的運動機能,必須要有良好而全面的文化素養作支撐。運動員的文化素養主要包括知識的和意識的兩個方面的內容。知識領域指的是運動員應該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并將這些文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吸收、處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意識領域是指運動員自身擁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升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就必須做到文化知識為受教育者所接受和內化,并能融會貫通,根據所學文化知識對自身進行反思、改進和覺醒。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從“文化認同”到“文化自覺”的一個過程。當運動員的文化積累和智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養成健康而穩定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正確領會教練意圖,貫徹訓練指令,并在訓練中不斷地認識和突破自己,同時能冷靜地分析對手的實力,合理控制比賽情緒和節奏,創造出最佳成績。這就要求我們在運動員日常的文化教學中更加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不斷地探索嘗試建立符合運動員實際和運動隊特點的文化教育教學新模式,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和目的性。
一、適應現代競技體育要求,必須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
(一)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現代競技體育的競爭已經不再僅僅是運動員體能和運動技術的競爭,更多的是運動員心理素質和智慧的較量,是運動員綜合素質的競爭。有一位奧運冠軍說過:奧運會的賽場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多的是比心理。而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歸根結底還是要以運動員的文化底蘊為基礎。運動員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其道德素養。如果一個運動員文化素質低下,那么就可能導致“三觀”不正,進而出現諸如信仰危機、功利主義思想嚴重、缺乏愛國熱情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要發揚大國風范,建設體育強國,就必須切實提高運動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
(二)較高的文化素質是運動員專業技能提高的必要保證。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對于他們的訓練、比賽甚至退役后融入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科學化訓練的普及,新的訓練理論層出不窮,新的訓練器材也在不斷問世,訓練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這些都對舊的訓練理念、思維方式和訓練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運動員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身文化素養,才能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發展著的運動訓練要求。同時,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戰術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對比賽結果至關重要,而這樣的戰術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都與運動員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清華大學的“體教結合”的訓練模式是成功的楷模。在十運會上,清華大學派出 26 名選手參加比賽,拿到了 5 金 6銀 1 銅。這些清華的運動健兒都是體育特招生,都經過了系統的文化教育,是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考入學校的。也許他們自身的體育資質跟專業的運動員比起來并沒有優勢甚至遠不如專業運動員,但是在清華大學他們成功了。他們在賽場上良好的控制力和優異的應變能力,更多來自清華大學對他們的培養,學校的教育給了他們良好的理解力和判斷力,讓他們在執行上更加如魚得水。
(三)運動員文化素養的提高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調查研究顯示,現在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成了體育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已經影響到體育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后續體育人才的發現和培養。每年都會有一大批的運動員涌入社會,但是他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除了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外,缺乏謀生本領。所以出現了奧運冠軍出售金牌、世界冠軍當搓澡工這樣的尷尬情況。
二、靈活多樣,多管齊下,確保運動員文化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借鑒清華大學成功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競技體育教育體制。我國的運動員大多都是早早進入業余體校進行封閉訓練和學習生活。從他們成為運動員開始,迎接他們的就是每天高負荷、高強度的訓練。以筆者所在的運動隊為例,運動員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他們白天和周末基本都在訓練,學習時間只有兩個下午和五個晚上。枯燥的訓練和封閉有限的學習,使得運動員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文化素養普遍偏低。要改變運動員文化素質偏低的現象,就必須大力推進競技體育教育制度改革。大量的事實說明,清華大學成功的“體教結合”模式對于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模式正在逐步為社會所認可和重視。這種模式有效地實現了體育與教育的優勢互補、體教雙贏,是一種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新探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進一步創新運動隊教育教學體制機制,建立能促進運動隊更好發展的新模式。為了更好地發現人才、培育出更優秀的人才,必須改革當前教育教學機制,建立符合優秀運動隊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首先,在質量標準上,除了要符合全國體育單招考試的質量要求,也要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運動員的科學文化素養提出新的要求。其次,在教學管理上,要嘗試建立學校、教練員、領隊、家長聯動的管理模式,多角度全方位監督運動員的學習,確保教學質量。再次,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要根據運動員好動的特點多設置一些活動的互動環節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要多采用他們熟悉的事物來舉例和講解,便于他們理解。最后,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用現代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運動員的學習效率,同時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來激發運動員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運動員文化教育有其特殊性,這就對運動員的文化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激發他們的奉獻熱情,熱愛體育教育事業,精心組織教育教學,積極探索適合運動員實際的教育教學新思路,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筆者所在地運動隊而言,運動員文化教師的學習培訓極少,基本上都是市教科所或者自治區教育廳的一些必要培訓,或者是一些小學初中的如名師大講堂的培訓。外出參加高水平的師資技能培訓、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培訓十分少。各省區市之間運動隊文化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更加無從談起。這就使得運動員文化教師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少,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提高,久而久之就會故步自封,眼界狹隘,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運動員文化教育重視不夠,經費投入不足。要想運動員的文化素養得到切實提高,除了運動員自身的努力、教師的辛勤付出、運動隊的配合,更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體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對體育教育的投入,多措并舉積極改善運動員教育教學條件,同時更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注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也要不斷引進發達省份的先進經驗和優秀人才,讓運動隊教師隊伍永遠充滿活力,讓教師有拼勁有干勁。同時建立健全體育文化教師的聘任、選拔、考核、進修體制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的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
(四)不斷激發運動員文化學習主體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重武輕文觀念在運動員的意識中甚至是有些運動隊的觀念中根深蒂固,他們多數認為,運動員只要訓練成績好,能在各種大賽中獲得獎牌即可,文化學習可有可無。這樣的觀念不僅僅是運動員有,極個別的教練員也有這樣的思想。這就使得運動員對學習不重視,缺乏學習熱情,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去學習,長此以往,運動員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要解決這個問題,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從運動員本人到教練員、領隊、家長、運動隊管理人員都要轉變自身觀念,在追求競技體育成績的同時,也要對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共同為運動員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讓運動員充分意識到文化素質教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雪峰.論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體系的改造與重構[J].武漢體院學報,2000(3)
[2]曹 嘉.淺談如何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J].武術科學,2004(4)
[3]張世林.我國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的現狀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0(3)
[4]李昌軍.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的重要意義[J].科學訓練,1994(6)
[5]陸曉理,劉 青,蔡明明.提高優秀運動員文化素質主要的途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3月第1期
[6]姚 磊.“體教結合”培養優秀運動員的實證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7]彭亦兵.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3)
[8]黃文新.加強運動員文化素質教育的戰略意義和途徑[J].中國科技信息,2009(9)
[9]龔云娥.云南省體育試點學校運動員文化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8)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