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寶寶+張浩哲
摘 要:本文從傳播學“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角度出發,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信息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發展需求,并對高校團組織微信公眾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加強微信平臺的品牌建設、提升微信平臺的信息價值、突出微信平臺的教育主題等思考。
關鍵詞:“微時代”;激發;團委;工作活力
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在2012年8月18日推出的一項微信用戶訂閱服務。華中科技大學在2012年8月底就推出了國內首個高校官方微信平臺。經過數年的發展,微信公眾平臺已成為高校共青團發布信息、聯系青年、塑造品牌的重要媒體平臺。
一、研究方法及對象
筆者自編《關于河南省高校的團委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問卷共有15個題目,客觀考察和分河南省高校的團委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現狀,考察和評價“微時代”下高校共青團與青年對話的實際效果,為改進和創新高校共青團運用微媒體開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領提供現實依據和理論支撐。
調查共發放問卷114份,全部有效回收,調查對象分別來自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區,在問卷調查基礎上,我們還輔以電話訪談等方式,以求更為真實地了解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信息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發展需求。
二、河南省高校的團委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情況
(一)滿足信息需求
根據調研,在“您希望在團委微信上獲取”這一問題中,59.65%的學生希望獲取校園實用信息(例如:辦公電話查詢、辦事流程查詢,食堂、浴池營業時間),50%的學生希望獲取學生實習、就業、創業信息,49.12%的學生希望獲取學生時事新聞(學校動態、國內外重大新聞)。在“您平時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類型”這一問題中,49.12%的學生關注校園服務(提供電子校園服務平臺)。
(二)滿足社交需求
在調研對象中,有64.04%的學生平常使用微信用來聊天討論,16.67%用來瀏覽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在閱讀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內容后,往往會通過轉發或評論來表明態度,而其他受眾則通過閱讀微信朋友圈中他人的轉發來獲取信息。在“哪種情況下,您會轉發微信平臺推送的消息?”這一問題的調研中,52.63%的同學感覺有興趣的時候會發微信平臺推送的消息,42.98%的同學感覺這條消息很重要,對大家有用的時候會發微信平臺推送的消息。在這一過程中,微信好友之間發揮了信息篩選和議程設置的作用,彼此之間產生了觀點共鳴,建立了信任默契,滿足了交往需求。為此,微信平臺運營者應努力通過學生的滿足社交需求來實現信息傳遞的最大化。
(三)滿足自我發展需求
大學生群體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本身對實現自我發展的需求非常強烈。微信公眾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高質量的內容,用信息和知識來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表意見、展現自我的便捷途徑。學生通過微信平臺感受到教育者對其的關注,有效緩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感,進而實現自我發展。
在“您對現在團委微信的滿意度”這一問題的調研中,42.98%的同學認為滿意,28.95%的學生認為一般,26.32%的同學對目前的團委公眾號很滿意。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從名稱設計、欄目結構、話語體系和更新頻度等視角對河南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工業大學、黃河科技學院、鄭州大學這5所高校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分析,認為高校團委的工作內容比較廣泛,對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技能競賽、文化生活等均有涉及,這就造成團組織的微信公眾平臺常常陷入貪大求全的狀況。
三、關于河南省高校的團委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情況的思考
在20世紀70年代,一種以受眾為中心的革命性理論出現了,即“使用與滿足”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都是因為某種需求而與媒介接觸的,這些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娛樂需求、社會關系需求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受眾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選擇使用何種媒體,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主動取舍,并在這個過程中使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滿足。可見,“使用與滿足”理論更加關注受眾這一群體,將是否滿足受眾的需求作為衡量傳播效果的基本標準。基于此,筆者從傳播學“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角度出發,提出加強微信平臺的品牌建設、提升微信平臺的信息價值、突出微信平臺的教育主題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微信平臺的品牌建設
各高校在微信平臺創建初期,要保持適度的發送頻率,比如在“您希望微信推送頻率是什么”的調查中,68.42%的學生希望1周推送2~3次,13.16%的學生希望1周推送4~7次,11.4%的學生希望1周推送7次。這樣一來避免因過分追求點擊率和轉發量而造成內容質量下降,避免采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或嘩眾取寵的內容吸引學生。
(二)提升微信平臺的信息價值
高校共青團微信的服務功能聚焦青年學生的現實需求和思想需要,以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為旨歸,通過青年服務信息的供給和輸出,提高了廣大青年學生對微信平臺的關注度, 擴大共青團微信的校園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了共青團微信融入青年生活、服務青年成長的目標。
(三)突出微信平臺的教育主題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要與青年學生平等地分享話語權、表達權,與學生對話和分享故事是高校共青團微信在話語表達方式上的顯著特點。高校共青團組織善于發現青年群體中的典型人物和真實故事,深入挖掘這些人和事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新媒體技術對這些人和事進行藝術化、文學化和故事化的呈現,寓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于故事和生活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