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靖波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教育發展逐步標準化,這也對教育應如何順應趨勢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中歷史課老師常常用多種教課形式和現代的教課技巧形式,更加重視學生從老師的教授中感受到的認知體驗。思維導圖模式是授課的全新模式,本文主要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并舉例多種思維導圖模式,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思維導圖的多種優勢。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導圖;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97-01
歷史是一個重視實證的社會科學,也是一個著眼于讓人樹立正確三觀的社會科學,作為歷史老師需要用先進的授課理論,新穎的思維訓練方式,使歷史教學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更好的優化,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核心、系統、真實、多樣的新思考模式,充分鍛煉學生在課堂中的理解思維力,提高教課過程的效率。本文將深入探究這一問題,以下是具體內容。
1.思維導圖教學理念詮釋
思維導圖作為全新授課方法,可以讓老師自己更好的理清教學體系,學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課程框架。學生在學習一些新的內容時,會對內容有不熟悉感,但是運用思維導圖便可以展現較為體統的知識框架,促進教學的良好有序進行。始終發揮出重要的教學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經歷過九年的義務教育的系統學習,在對學習內容的掌握上面已然有了相對全面的框架,對于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來說,歷史的講解中需要很多的數字資料,比如時間,人口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有效的抓住信息的關系脈絡,在之后的學習中可能存在條理不清,不能形成完整框架等問題。思維導圖的教授方式以核心詞為主干,在核心詞的基礎上衍生發出來大量的、有邏輯、有分類的知識模型,這種完整性使學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合理的歷史觀和評價標準。
2.高中歷史課堂思維導圖種類
在高中階段,學生思維逐步多元化,思維導圖的形也不能趨向單一,多種形式的思維圖形對應著多種形式的思維模式,其在教學過程里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越來巨大,引導學生認識應用多種思維圖,是教學開始時的重要任務。
2.1總結性歷史課堂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讓老師講授的知識形成集中起來成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通過加強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在課下復習的時候也有更好的參考,喚起學生對課堂更加深刻地記憶。高中的歷史學習屬于文科學科,所以思維方式與數理化等學科不一樣,其中很多內容需要記憶強化,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知識點系統總結。單純的記憶屬于填鴨式教學模式,所以需要思維導圖的結合,來在理解中記憶。
2.2結構分析性歷史課堂思維導圖。歷史學科的教學是相對完善、全面的教學框架,有利于學生從中汲取知識內容,并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力,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思維圖的具體建構就是非常重要的了。首先,老師需要依照自己講課的完整框架先將思維導圖構架出來,拋開教材中較多的文字敘述性內容,從邏輯結構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程高效的基礎上,將講課方式富于變化,積極培養學生認知能力。
2.3多樣化思維導圖。面對不同的歷史問題,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老師培養學生發發散思考模式,并配合多樣的思維導圖,將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完整地描繪出來。將發散的方法貫穿整個教學之中,提升教學效率。
3.高中歷史課堂思維導圖運用環節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和教學工具有自己的操作方式,且不同的課堂需要不同的操作步驟,但是大致來說,可以分為如下兩個步驟:
3.1課前準備環節。思維導圖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思維圖的內容需要根據每節課的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填充,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總結,可以展示出課堂內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充分展示歷史學科的特點,表現歷史最重要的內容。老師必須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對中國歷史的農業部分的講授中,我運用點面、遠近等思維方法,先拋出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回答問題,我的問題有:"農業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是什么?","什么重要農耕工具的發明可以帶來文明跨越式的進步?"之后我加入了課堂討論,在我的幫助下,讓們在討論中給出關于這節的思維圖示,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邏輯性大大提高。
3.2課后總結回顧。在課堂結束后,并不代表思維導圖的應用到此為止,在課后思維圖對于學生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用處,在課后復習階段,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概括課堂內容,理清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思維圖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回憶,勾起學生當時的課堂記憶,并激發學生對進一步了解相關歷史內容的興趣。作為老師,可以利用作業,將思維導圖構建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下結合書本有效建立思維網絡。
4.結語
思維導圖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重視,逐漸成為重要的長期的教學手段,與原本填壓式模式不同,思維圖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開拓學生認知力,是課堂更加有趣、系統、富于變化。思維圖在課堂的應用是教學改革落在實處的真實體現,其對于提高歷史課的綜合水平,改進課堂深度性、思想性、內容性有不可或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