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人手一機”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手機、電腦、iPad等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穎的教學用具(當然,學生在校是否可以帶上手機以及如何合理運用手機,這個集利弊于一身的“雙刃劍”問題是我們該思考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手機的癡迷程度大大超過了枯燥的書本,對簡短視頻的關注力也大大超過了簡單的圖片及文字。筆者在思考:如果能將這些合乎學生胃口的“菜肴”融入我們的教學,那么,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學生?
關鍵詞:微課;中職美術;高效
一、 引言
教學要有創(chuàng)新,教學要講究實效,這是教育界有識之士一直關注和重視的課題。微課,作為近幾年蓬勃興起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聚焦了教師們的目光,激發(fā)了教師們對這一“新生事物”的濃厚興趣,大家一致認為:微課應用得當,肯定能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本文作者試著以美術教學中透視一課《長方體,它凹進去了》為例闡述對微課的一孔之見。
二、 教學現(xiàn)狀與思考
在美術透視教學中,以《長方體,它凹進去了》為例,讓學生手繪立體建筑時,我常發(fā)現(xiàn)學生畫面上透視失準,比例失調(diào),效果差強人意。如果要畫建筑物中的窗戶、走廊、陽臺等凹凸現(xiàn)象,更是焦頭爛額、束手無策。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狀,我覺得,不能單純的責怪我們職高的學生美術基礎薄弱,空間造型能力不足,空間想象力欠缺。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批中考成績在200分以下幾乎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要形成像透視這樣虛無縹緲的概念已經(jīng)勉為其難,要讓他們動手表達出來絕對是難上加難;況且,這群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當有限。這是職高老師應該直面的問題。
說到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當我們深入了解這幫孩子時,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是那么的活潑可愛,他們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好勝心。“沒有學不了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出現(xiàn)以上教學瓶頸的時候,思考能否換一種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甚至再進一步,讓我們的學生提前學、反復學、合作學、移動中學來突破難點,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微課,如今最為新潮的教學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電腦、ipad、手機中播放著來學習,也就是說,可以讓他們通過自己喜歡的媒介和方式學習和掌握每個知識點。
三、 微課助學與成效
在此,我仍拿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例。小小的微課,我在設計的時候只用到短短的3分多鐘,其間涵蓋了我這節(jié)課之教學重難點,能將本堂課原本枯燥且較難的知識快速高效的表達清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普遍掌握利用視平線及滅點作規(guī)范的方體。而方體凹進去的部位不也是一個小小立方體嗎?我們可以再次利用視平線及消失點畫出這個完整的小方體,用虛線表現(xiàn)其余看不到的面,然后需要我們仔細觀察,觀察哪些線條是凹進去的,我們用橡皮將其擦去,最后強調(diào)余下來的線條。這樣一個先畫后擦的“笨”方法就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微課,它成為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有效教學用具。適合在電腦、ipad、手機中播放,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有空余時間的學生提前學、讓理解困難的學生反復學、讓性格內(nèi)向不愿提問的同學悄悄學、讓能力較強學有余力的同學拓展學。
我的體會是:用貼近學生好懂、易學的微課助學,收效頗好。我把兩個平行班作為對照班,一班仍用教師直接教授傳統(tǒng)方法;另一個班用微課助學,讓學生在模仿對照中學習并形成能力。一節(jié)課下來,兩個對照班效果大相徑庭。兩班學生的一次成功率、難點突破率形成鮮明對比。在微課助學班中將近95%的同學能夠當堂完成教學任務,掌握了繪制長方體凹面體的技能,其中50%的同學能夠掌握在不同位置體現(xiàn)凹面效果的技能,21%的同學則能夠?qū)崿F(xiàn)凹凸面同時呈現(xiàn)的效果;而在另一直接教授式上課的對照班中無一人達到這種層次。
四、 教學體會與反思
一滴水可以折射一個太陽,一朵鮮花可以喚醒整個春天。微課雖小,但它可以成為點燃希望的火星,它可以成為引導學生走進知識殿堂的燈塔。
如何讓我們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形成能力,養(yǎng)成職業(yè)素養(yǎng),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心愿,更應該做一個實現(xiàn)這一心愿的有心人。微課雖小,且似匕首尖刀,突破難點迎刃而解;微課不微,它能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微課涉及的是幾個點,但點點在心,讓學生油然心動。
疑義相與析,奇文共欣賞。說不上“疑”,也談不上“奇”,筆者只想從對微課的認識中擷取一瓣心香,與更多的同行分享:
1. 微課便于學生真正做到預習和復習。我們的學生大多對學習興趣不濃,面對枯燥無味的書本很難做到課前預習和復習,微課便于學生攜帶和觀看,一定程度上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得到更好的學習。2. 微課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長期的學習倦怠和失落,以及性格等原因?qū)е挛覀兘?jīng)常碰不到提問的學生,微課能幫助性格內(nèi)向不愿意提問的同學“偷偷”學習,重新塑造自信心。能實現(xiàn)能力比較強的同學拓展學習。3. 制作微課能讓我們嘗試著微研究。它能讓我們逐漸養(yǎng)成把實際教學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析的問題、解決的問題過程制成微課。制作微課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我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4. 微課便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我們與各同事之間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的交流,5. 微課便于我們進行知識梳理,有效促進我們的專業(yè)成長,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6. 微課制作簡單,形式新穎,通過微課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作為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五、 結(jié)語
與其說以上所述的是筆者對微課的見解,倒不如說是一次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結(jié)合學校學生實際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追求新方法,那么,我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罢n,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課,就是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頭,就是教育信念的萌生之地?!边@是蘇霍姆林斯基對“課”的精辟論述。課堂教學,展示的是教師的思想與信念,追求的是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呈現(xiàn)的是教學的成果與收效。教學工作的艱巨性與深奧性決定了我們必將更加努力地開拓前行。最后,借用汪國真的詩句與大家共勉: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作者簡介:
孫丹丹,浙江省紹興市,紹興市柯橋區(qū)園藝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