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保持暢通并在此基礎上產生良好的互信。而教育過程中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可能使學生無法接受老師的教育引導,這將十分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更何況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融洽與否也直接關系到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這首先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與學生、家長保持及時、有效的交流。這樣一來,班主任學會與學生以及家長良好交流的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值得探討與研究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家長;溝通交流
班主任是學校最基層、最主要的德育工作者,是對學生教育的直接執行者和組織者。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保持暢通并在此基礎上產生良好的互信。而教育過程中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可能使學生無法接受老師的教育引導,這將十分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溝通首先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與學生、家長保持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作為一個多年從事初中教育工作的班主任,運用自己近年對教育的探索、研究,把多年來學習、工作經驗撰寫成文字,借以拋磚引玉,供班級管理工作一線的班主任們交流提高。班主任如何對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呢?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是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交流的基礎。
1 在師生溝通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是師——生溝通,而不是生——師溝通,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是雙向交流,交流過程中必須要看學生的回饋與反應。成功的師生溝通中,教師必須遵循同理心原則,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對方,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具體因素。并讓孩子了解老師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理解、真誠、接納和尊重。
2 班主任是班級實際的管理者,學生則是被管理者。由于年齡、學識等差異,雙方地位本來就不對等,理應由強勢者率先付出尊重理解,改變居高臨下的說教態度,才能在回饋中形成良性溝通的渠道。
其次,如何在溝通交流中逐步增加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
1 學會傾聽,讓孩子有說的機會。“說”的機會不是我問你答,而是我愿意聽你講話,你愿意對我說話。實際工作中也見過有些班主任很關心學生,不時進行單獨談話,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往往是只見教師“說”,學生只擺出俯首帖耳“聽”的姿勢。相反,在與學生交流時,班主任如果能多保持一種“傾聽”的狀態,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和尊重,還會培養學生學會尊重與欣賞他人。對班集體和諧也大有裨益。于初中生而言,在性格養成教育中,傾聽他人是種終身美德。“只有耐心的傾聽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并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提供有效的幫助。”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教我們如何贏得學生的心靈里如是說。在傾聽學生言語的同時,學生的觀點和來自學生的生活經驗直接或間接地作為個人獨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師面前,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份獨特而寶貴的精神收獲。此外,傾聽學生還能夠增加班主任對學生信息的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軌跡,減少與學生的誤會和沖突,進而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實現教育目標。
2 學會緩教育,不急不忙管學生。發現學生問題后最容易出現的溝通不暢場景是班主任氣急敗壞批評或者語重心長地教導而學生不一定服從管教,有時事情不一定是班主任設想的狀況。這時就需要教育智慧,學會緩批評,緩教育,學會弄清問題發生的根源再適時適當地點撥,四兩撥千斤,水到渠自成。科學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對學生的教育意圖盡可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再設法讓學生堅持下去以形成習慣。
3 營造氛圍很重要,換個場合方式好交流。班主任的功夫往往在課外,而成效在課堂。任何人都有向善求美之心,課堂環境氛圍往往過于沉悶嚴肅,師生界限分明,部分溝通有障礙的學生本身學業成績不高,也會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在班主任心目中的被認可度低,再者有些學科在課堂中個人情感交流的機會本來相對就少。那選擇輕松的交流場合就很重要。班主任要充分重視課外活動,積極支持運動會、文藝表演以及各項比賽,并在過程中真誠地肯定學生的優點,既凝聚了班級人心,也在輕松的氛圍中找到了交流的契機。另外現代交流中網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種途徑,班主任利用QQ、微信、教育平臺等網絡交流工具像朋友一樣關注學生的課外生活,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再次,重視家校聯系,發現問題家庭,彌補缺失的家庭教育。
我校所在地區由于受到“能源結構陳舊”“產能過剩”“經濟下行”等大的社會背景影響,職工家庭收入銳減,家長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單親重組家庭增多。這些家庭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不夠,學生問題較多。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些學生性格多半比較封閉、自卑,溝通能力不強,班主任不僅要格外關心這類學生,還要幫助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找回缺席的父母之愛,填平問題家庭中家長與學生的溝壑。傳統的家長會、家訪在這個問題下很明顯是乏力的。借助迅捷的網絡聯系取得和家長的溝通,及時反饋孩子的狀況,利用父母視頻班會等形式和家長一起解決學生的現實生活困難和心理困擾,傳遞家長對孩子的愛與關切。讓孩子重拾自信,首創“成功教育”的劉京海說的對,“對意志堅強的成人來講,失敗是成功之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特別是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要和家長增進交流、共同協作,讓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價值,讓其對未來都充滿希望,充滿信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是一段艱辛而又漫長的攀巖,需要以細心、耐心、恒心和愛心的溝通為繩索,才有可能克服艱難險阻到達頂峰。“沒有溝通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真正做到用心溝通方能達成有效教育,對正在成長發展的初中生產生深遠影響。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就人生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鎮西著.做最好的班主任(修訂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8(1).
[2] 屠榮生,唐思群編著.師生溝通的藝術(修訂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7(1).
[3] 張香蘭主編班主任工作藝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龐文.關愛農村“留守孩”.社會,2004(12).
[5] 姚計海著.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了解學生問題背后的原因.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1).
作者簡介:張建設,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十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