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平淑+趙秀春+張江燕
【摘要】汽車理論是車輛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和核心課程之一,針對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課程的實踐教學以及課程綜合評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與探索,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提高汽車理論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汽車理論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教學質量
汽車理論是車輛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和核心課程,通過研究分析汽車的使用性能來指導正確設計汽車和合理使用汽車的基本途徑,可以為車輛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掌握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汽車理論課程主要以力學為基礎,介紹汽車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行駛平順性以及通過性等行駛性能,并研究在滿足這些性能需求的基礎上選擇汽車設計參數的基本原則,采用現代技術來提高汽車的行駛性能。
汽車理論課程內容復雜、理論性和綜合性較強。鑒于汽車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國內外多所院校對其進行了改革探索與實踐。國內已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學校的《汽車理論》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李進等對汽車理論課程的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這些學校的《汽車理論》課程從師資力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實踐條件到教學考核都各具特色,這也為我校《汽車理論》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為了更好地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大連民族大學獲批增設車輛工程專業并從2012年正式開始招生。由于車輛工程專業屬于新建專業,前兩屆學生已經完成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就業,進而直接關系到我校該專業的建設和長久發展。目前,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問題:(1)該課程的理論性強,涉及面廣,尤其是力學公式較多,抽象性強,計算復雜,學生感到難學;(2)教學對象層次差異大,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感到難教;(3)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新方法、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迫使汽車理論的教與學必須跟上時代的要求,不斷更新內容;(4)新形勢下,對工科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實驗教學等的改革進行探索,以提高汽車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課程改革目標
對汽車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使得教學內容能適應汽車工業技術的發展并且符合本校學生的水平,其目的是使學生們通過課程教學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汽車基本知識體系和系統結構,了解和掌握汽車工業形勢和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課堂講授、課堂交流討論、作業講評等方法,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給學生以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種考核方式,有利于推進學生的學習。對于選擇小論文的同學,從論文選題開始,教師即給予指導,以激發學生深入鉆研的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術修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課程實踐教學的完善,將MATLAB、ADAMS等軟件引入到汽車理論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講解難度,克服傳統教學概念內容抽象、學生難于理解的問題,而且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牢固掌握汽車理論課程的相關知識點。
通過以上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提高《汽車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汽車理論涉及的知識點,為從事汽車工程的研究和汽車工業的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
1.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學生不僅要理解汽車的各項性能,還要在學習汽車構造的基礎上,能夠將汽車性能與汽車結構參數之間的關系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改變過去只知做題不會分析的學習方式。
2.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
雖然汽車理論課程的理論性較強,考試仍然占一定的比重,但考核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試卷考試,將學習過程、技能貫穿于課程的整個活動周期,主要考慮學生在課程項目訓練中運用知識的能力、任務完成情況、職業素質、自學能力等。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始終貫徹《汽車理論》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思路,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使得教學內容適應汽車工業技術的發展并且符合本校學生的水平,化簡為繁,避虛就實,避免過多糾纏于某個難以理解的公式或知識點的講解,使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使學生們通過課程教學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汽車基本知識體系和系統結構,了解和掌握汽車工業形勢和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2.實施多樣化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授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本項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課堂講授、課堂交流討論、作業講評等方法,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給學生以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授課的方式由過去“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式轉化成以“啟發式”為主的多形態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上,全部內容有PPT教案,有些材料采用實物投影的辦法以增加直觀性。除了圖片、動畫外,還采用視頻材料,盡量收集汽車行業的影像材料用于教學。課堂教學中注意板書設計和PPT的配合使用,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又能保證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教學改革
《汽車理論》課程中有大量參數、指標、計算公式和曲線圖,通過結合Matlab軟件對汽車相關數據參數進行分析,根據車輛相應的性能指標,利用推導出的公式,計算生成曲線的軟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Matlab軟件應用,能夠使學生了解參數作用,深化指標含義,熟悉公式來源,掌握曲線機理,使學生掌握《汽車理論》的基本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整理實驗數據的能力,為學好后續課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基礎。具體在每一性能結束后設置不同的汽車結構參數分小組進行計算仿真,并結合結果進行分析,并進行總結。本課程總共以汽車六大行駛性能為基礎設置了六個任務驅動模塊,在目前實驗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四、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首先,是理論考核,對于強化理論考核的課程,可以給出筆試成績,但理論和總成績占比不超過40%。其次,增加了學習態度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平時的出勤、紀律、實踐態度、協作精神等,占比10%;考慮到學習過程、技能貫穿于課程群的整個活動周期,增加學生學習過程知識、技能的考核,占比20%,主要考察學生在課程項目訓練中運用知識的能力、任務完成情況、職業素質、自學能力等。最后,是綜合能力的考核,占比30%,主要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問題分析能力、知識選擇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六個任務驅動模塊的成績取平均值。
五、結語
將以上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實施于我校專業學生,從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成績的分布結果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學生對工程應用軟件的掌握程度和編程能力的差異,對考核成績評定會有一些影響,以后可綜合考慮培養方案設置,增加工程軟件應用學習模塊,為汽車理論的教學改革打下基礎,從而提高汽車理論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雪梅.《汽車理論》課程教學方法及實踐環節的研究[J].教育教學輪胎,2011,(26) :76-77.
[2]夏群生,李克強,宋健.汽車理論典型中外教材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05) :87-90.
[3]李剛,石晶,劉樹偉.汽車理論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方案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5,(03) :135-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