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學校的重視。本文以探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為目的,分析了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并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 實踐教學 動手實踐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實踐能力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專門闡明了創新的重要性,要求高校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己任,不斷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創新改革教育模式、方法,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作為本科經濟學門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也快速地開展起來。
1 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經濟學門類下的一門重要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還關系著整個國家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總體來說,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作為發展中國家,能否有效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優點而避免其所帶來的危害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促使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跨國經濟的重要從業人員來說,僅僅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擁有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要求應聘者的技能不僅包括外語交流能力,還包括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快速處理事情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就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是由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科特點決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原本就是一個比較開放、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如果僅僅將學生圈在一個不能與外界溝通交流的空間中,那么國際經濟與貿易根本就是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專業課程特點前提,從學生需求出發,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2.1 教學模式陳舊
教學模式的先進與否關系到教學的目的能否實現。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其教學模式仍然延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教學效率的提高。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往往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中,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得到激發。
2.2 模擬實踐教學設備相對匱乏
除了那些國家重點支持的院校,許多本科院校由于教育資金的匱乏,難以為學生提供全備的模擬實踐教學設備,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踐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許多高校的硬件設備比較薄弱,導致學生在上實踐課時不能夠人手一臺,并且許多硬件設備常常出現問題,課堂實訓根本難以進行。
2.3 缺乏對實習和見習的重視
實習與見習不同,實習往往安排在畢業前,而見習一般安排在就業后。相同的是,實習和見習都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經驗的機會,提高其就業能力。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由于校外實訓基地的不足或者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不平衡或者學校給予的機會非常少,導致學生不能夠真正在實習和見習中使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3 有效解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的方法
3.1 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
針對教學模式陳舊的問題,高校應采用新型的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學模式,從而快速推動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發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體現在課堂方式上就是翻轉式課堂,即將傳統課堂中的師生地位調換過來,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教師的有效輔導來推動課堂的有效進行。這種課堂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于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重大的推動意義。
3.2 加大對模擬實踐設備的投資
針對模擬實踐設備匱乏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首先,國家作為統籌教育發展的重要主體,其應對一些地區性高校給予財政支持,并嚴格規定高校購買模擬實踐設備;另外,高校應重視對模擬實踐設備的投資,堅持利用有限的經費為實踐教學創造出最大的價值;最后,作為實踐課堂的主體,學生應該嚴格按照模擬實驗室規定使用模擬實踐設備,嚴禁利用模擬實踐設備進行其他與實踐內容不相關的事情。
3.3 提高對實習、見習的重視度
針對高校缺乏對實習、見習的重視的問題,高校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高校應積極與周圍的知名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通過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見習、實習的平臺,從而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另外,高校應合理安排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避免造成顧此失彼。
小結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校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合適的人才。在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為應對這個趨勢,高校應該做的就是能夠緊跟社會發展潮流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創新性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能否高效構建關乎著國家的發展,因此,國家、社會以及高校都應該積極重視和研究對這個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袁明蘭.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6):53-54.
[2] 陳曉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5,(10):156-157.
作者簡介:張平,男1966、4-,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村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