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東
摘要: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要求文博部門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加快自身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文章主要列舉分析了現階段制約地方文博事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在此基礎上,探索如何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從而確保文博事業長期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文博事業;瓶頸;突破
文博①部門擔負著對文物的征集、典藏、陳列與研究的重要職責,承載著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知識,進行文化宣傳和教育的使命。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文博部門更要順應時代潮流,正視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加快自身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
一、制約文博事業發展的因素
(一)人事機制僵化
現階段,文博部門作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經費、人事、業務、活動等均由政府管理機構采用行政手段實施統籌管理。這種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事制度僵化,由于受到行政管理的限制,文博部門領導層由上級部門委任,從而缺乏選人用人的靈活性;人員編制終身制,缺乏較為靈活的員工考核體系和評估標準;由于財政全額供養,文博部門很難實施對應的人才激勵機制,以至于員工安于現狀,工作缺乏積極性和進取心。可以說,僵化的人事制度使得文博部門難有獨立性與自主權,文博部門封閉和僵化,只對上卻不對下,缺乏應有的活力,難以適應新時期文博事業發展的新形勢。
(二)投入不足,基礎滯后
不少地方的文博部門受制于地方經濟發展,財政撥款多年增長不多,且大多勇于人員工資支付,業務經費惆悵表現為捉襟見肘,由此導致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于社會發展。由于文博場館實行免費開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政府對文博事業的投入力度卻并沒有多大起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更有甚者,不少地方文博部門館舍長年失修,展館陳列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展品庫房存在安全隱患,文物儲藏環境惡劣,影響館內日常活動的開展。
(三)人才建設緩慢
快速發展的文博事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應當看到,受制于人事制度和資金投入,基層文博部門專業人才匱乏,人才崗位設置不合理,人才隊伍建設并不樂觀。專業隊伍技術素養落后,科研較弱,復合型人才缺失。更為突出的是,不少文博部門對人才培養不夠重視,人才培養速度跟不上文博事業發展步伐,不少文博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系統知識的培訓,無法擔任專業性很強的文博工作。
二、加快文博事業發展的科學舉措
針對上述問題,基層文博部門要勇于擔當,勇于改革和創新,加快文博事業發展步伐。
(一)加快體制改革
新的形勢要求文博部門加快自身改革步伐,首先要理順文化管理體制,做好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吸收社會資本,明確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資產經營責任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以政府投入為主,以項目投入為手段,采用政府招標、集中采購等方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深化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降低運行成本,制定服務規范,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
(二)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文博部門要積極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博人才隊伍。只有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博人才隊伍,才能推動文博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提高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為博物館的內涵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首先,要努力打造一支“精本職、通相關、懂鄰近”的文博專業人才隊伍,從事文物的收集、保護、修復、鑒定、利用和科學研究,使之成為征集行家、鑒定專家、修復大師、學術權威和領軍人物;不僅如此,文博部門還要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會協調、善管理”的文博管理人才隊伍,負責博物館的日常管理、規范運轉、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安全保衛和組織協調;打造一支“作風實、善節儉、會當家的”文博后勤人才隊伍,負責博物館的經費預算、經費籌措、經費保障、經費管理、物資采購等工作,使其成為博物館持續發展的管家;打造一支“懂市場、會經營、善開發”的文博經營人才隊伍,主要負責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策劃設計、包裝宣傳、市場運作和品牌打造,為壯大博物館的造血功能創造佳績。
(三)拓寬資金來源
地方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文博事業在地方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明確政府主管、主導的職責,在法律、政策保障和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為文博事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文博部門要面向市場,遵循市場規律,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實行多元化、多渠道,建立多種經費的來源的長效機制。文博部門在堅持文博事業公益性的前提下適當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優勢,開發出與之相應的文化產品;可以與旅游部門合作,引入互動項目,建立市場部,負責產業開發,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緩解資金的壓力。
(四)開展跨部門合作
應當看到,文化與旅游業的加速融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新動力。為此,地方文博部門要加強與旅游部門的深度融合,與旅游主管部門簽署合作協議,使博物館、文化館成為區域旅游的必經之處和特色景點,吸引游客參觀游覽,觀看展覽,了解城市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不僅能夠提高旅游的文化品質,還能為博物館、文化館帶來大量觀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博部門創新社會化服務方式,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
總之,文博部門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正視自身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
【注釋】
①文博:文物與博物館學的簡稱。
【參考文獻】
[1]王成.新形勢下的文博事業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9):55-56.
[2]馬嘉憶.文博事業與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的關系研究――以吉林市城市發展為例[J].黑龍江史志,2012(22):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