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更可以開闊視野、學到豐富的知識。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初中學生普遍年齡只有12到14歲,他們處在不斷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階段。初中女生的心理相對成熟得較早,在學習上能夠積極主動,但女生讀書的廣度有限,只對一些情節性的文章感興趣,讀書不精;而初中男生是自由散漫,很多學生學習完全憑興趣,學習目的性不強,很難靜心讀書,但他們在活動中爭強好勝,有較強的團隊意識。抓住他們擁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怎么把一個班集體幾十個學生融合在一起,因此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就顯得非常重要,使人人關心和熱愛班集體,愿為班集體爭光。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提高閱讀能力,擴大知識面,熱愛讀書,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我們產生了一種比較特殊的閱讀比賽。
一、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現狀
在組織活動前,對班級所有學生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目的是對學生讀書狀況進行一定了解,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為能制定一項特殊的比賽規則做準備。
也有不少同學提到自己閱讀的書籍不少,在接觸到生物、地理、歷史這些課的時候,老師提到的很多課外知識似曾相識,但多數時候是一知半解,而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似乎幫助不大,閱讀和作文時很難用上,語文成績平平。
二、抓住學生的特點,做好心理工作
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參與比賽的機會,讓部分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帶著使命感加入閱讀陣營。在設計知識競賽時,讓學生能在全體學生面前展示,采用現場抽取學號的方式,每班抽10名同學代表班級參賽,這樣班級所有同學都有可能參與,避免了參賽只是少部分同學的事,其他同學圍觀無所事事,剛開始有不少同學可能會存在一定僥幸的心理。
第一,班主任讓那些心存僥幸的同學在班上模擬了抽簽,當抽出這些“僥幸”分子時,此時班主任抓住契機大肆渲染氣氛,越是心存僥幸就越有可能被抽中;第二,從對班級集體意識角度著手,提出每個同學都是班級最重要的成員,提到“短板理論”,人人爭取不要當班級中的短板;第三,從個人角度出發,這是展示每個人才華的最佳時機,尤其是平常表現欠佳的學生,提出“爭面子”的口號。
三、方法引導,發揮團隊的作用,一箭多雕
剛開始時,多數學生對于如何讀好一篇文章不知所措,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我們選擇了比較容易閱讀的地理、生物書籍,比如閱讀地理內容時,首先要能認識自然景觀,知道它的分布、最大的特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且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去做筆記。
然而既在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出現了,班級的學習氣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基礎好一點的同學除了自己認真閱讀之外,還積極幫助班級后進
生,抽查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指導他們閱讀的方法,在相互進步的同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提高了學生相互交往的能力,后進生在班級氛圍的帶動之下,也感受到自己對班級的重要性,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班集體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參與比賽,收獲自信
當期待已久的知識競賽到來時,大家既緊張又興奮,不少同學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當然也有少數同學擔心自己答不好題而影響整個班集體,每位同學都希望班級能夠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然而最期待的是抽簽,當這些選手代表班級站在臺前時,有無比自信的,當然也有像后進生出現內心不安的,他們在學習上很少能有自信,也很少有機會能夠為班級做貢獻。當他們答對題目時,全班同學為他們吶喊助威,尤其是后進生,當他們答對題目,為班上拿到分數時,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從未有過的喜悅和少有的自信,其他同學也為他們驕傲,為他們點贊。
五、競賽有終點,但影響沒有終點
在這一系列知識賽后,不少學生的讀書熱情明顯提高了,閱讀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學之間能相互交流經驗,探討問題,交流最新的新聞。最令人欣慰的是班級的部分后進生,他們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碰到學習困難時也能大膽地請教其他同學,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到某些熟悉的知識時,他們不再是課堂的圍觀者,而慢慢地成為課堂的參與者,課堂違紀的次數也大大減少,得到老師肯定的次數也逐漸增多,自信心有了一定提高,成績也有了進步。
參考文獻:
[1]郭莉.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情趣化探究[J].文教資料,2011(2).
[2]朱興雷.談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J].當代教育論壇,2006(16).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