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樓
摘 要:結合近年來學習品質培養這一教學研究,圍繞數列章節教學內容,對高中生數學學習品質培養做了一番簡單的討論。
關鍵詞:數列章節;課堂教學;學習品質;培養
傳授學習技能,培育高尚人格,是教師學科教學的最根本要求和重要內涵。常言道:“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但在現實課堂教學中,部分高中數學教師注重的是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良好內在學習品質的培養,導致部分高中生面對社會不良現象、錯誤思想言論等,不能鮮明地與之劃清界限,面對一些挫折、苦難,不能保持克難求進、披荊斬棘的進取精神,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本人圍繞學習品質培養這一課題開展了一定的課堂教學研究。現結合教研感悟和心得,結合數列章節教學內容,對學生數學學習品質培養做一簡單的談論。
一、利用數列趣味特性,培養樂于學習的內生動能
數學學科表面看似枯燥無味、毫無樂趣,但深究其本質和內涵可以發現,數學知識點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應用廣泛,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可以發現數學知識的“蹤跡”。數學課堂上對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有效運用,能夠極大地培養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在數學章節教學進程中,無論是等差數列,還是等比數列等相關部分的知識點,通過對其內涵要義以及具體相關數學事例的理解和分析,可以發現,數列章節與現實生活關聯密切,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都需要用到數列章節的相關內容。教師對此進行有效利用,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增強學生主體對此知識探知的動力。如在“等差數列”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通過情景教學法,設置“學校有一個梯子,它的最高一節寬為33厘米,最低的一級寬為110厘米,中間還有10級階梯,試求出梯子中間各級的寬度”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生活應用特性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同時,利用電腦、投影儀等教學器材,將其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具體場景以動態真實的畫面呈現出來,讓他們有更為感性、更為直觀的認知,從而使他們樹立能動學習的內生情感,形成樂于學習的良好素養。
二、強化數列案例講解,培養勇于探索的思維素養
數列章節是數學學科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遵循以案例為抓手、以能力為培養目的的根本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解析數學問題,離不開思維分析、動手探究等實踐活動。但筆者發現,有少部分學生面對復雜和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問題,往往表現出畏懼心理,出現不愿探究的情況。而數學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包括克難求進、勇于探索的素養。因此,教師要注重數學案例的運用,重視案例解題策略的傳授,引導和組織高中學生主動承擔解決問題的重任,勇于擔起思考探尋解題策略的任務,主動思維,勇于解難,形成樂于探究、主動思維的能力素養和學習品質。
問題:設{an}是一個公差為d(d≠0)的等差數列,它的前10項和S10=110且a1,a2,a4成等比數列,求公差d的值和數列{an}的通項公式。
部分高中生面對數學解題要求,由于受自身學習能力水平的局限,不愿也不想承擔該問題解答分析的實踐活動,面對教師的要求,能動性不夠明顯。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讓學生組建探究小組,組織他們探究解析問題的題意和要求。在合作探析中,學生認識到本題主要考查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性質,“先分別用a1和d表示出a2和a4,進而根據等比中項的性質求得a1和d的關系,代入到S10的表達式中,求得a1和d,則數列的通項公式可得”。教師予以指點強調:“解題時需要涉及等差數列的性質;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等比數列的性質。”并要求學生群體進行再思考和再探析,使其深刻認識到解題關鍵在于:“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相關公式。”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有效組織和有序推動下,思考分析深入推進,解析互動扎實開展,克服了內在畏懼感,從而形成了勇于探索、積極思維的良好品質。
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數學典型錯例,將其作為引發學生主體主動思考、辨析的有效抓手,組織和推動他們根據教師的思考進行自我糾正的有效學習活動,確保學生在學習認知進程中始終保持自我反思、善于辨析的良好品質。
以上是本人結合數列章節教學內容,對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良好數學學習品質培養措施進行的粗淺論述,還望同仁積極參與,貢獻才能。
參考文獻:
[1]蔣永鴻.例談數學公式、定理課的教學設計[J].數學教學研究,2012(12).
[2]趙大周.從數列中有疏漏的習題談起[J].數學教學研究,2015(2).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