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清
【案例描述】
期中考臨近,為了整頓紀律,我打算換位子。早自修期間我便對一些活躍分子進行逐一突破,讓我欣慰的是談話效果不錯,眼看早自修快結束了,只剩下小×,我想快刀斬亂麻地解決此事。可事情遠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小×他死活不愿意單獨溝通:“有什么話就在教室里說!”我壓著火氣說:“近期你嚴重影響了自修紀律,需要換位子。”“坐哪?”“第一位。”小×盯著我說:“為什么我換?別人都不換!”我耐著性子說:“別人也要作調整的。”“我就是不換,你拿我怎樣!”聽了這話,我頓感老師的威嚴受到了威脅,不禁怒火沖天:“你常遲到,作業(yè)不做,紀律還不好,這次由不得你,一定得換!”話音剛落,他居然推倒了桌子。
回辦公室后我心里一直無法平靜,如果此事處理不好,對后期的班級管理會有很大的弊端。一籌莫展的我想起了他的父親,何不請他來一起勸解,說不定會起些作用。
上午10點,小×的父親準時到了學校,父子一見面便是針鋒相對,父親的當眾責罵更讓他奮起反抗:“我不要你們管,你們都不尊重我!”為免矛盾激化,我把他們父子請出了辦公室,希望他父親能心平氣和地跟他聊聊。
與父親交流結束后,我再出面道:“小×你希望得到人家的尊重,首先你也要尊重別人。早自修在教室里的語言沖突可能會傷害你的自尊心,在此老師向你道歉。但是有問題我們就要解決,這段時間里我們班鬧哄哄,學習的狀態(tài)特別不理想!”小×立馬反駁:“又不是我一個人在吵,別人也在吵啊!為什么只要求我換!打死我都不坐第一位,別人會笑話我的!”原來癥結在這呢!“換位子是常有的事,我知道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所以我也與他們溝通了,他們都同意了,那你呢?”小×不作聲,我也不說話。一段時間的沉默后,小×擠出一句話:“要我換可以,但不要坐第一位!”打破他的心理防線后,我乘勝追擊:“坐第一位只是我的一個建議,具體我們還可以商量!”小×眼睛一亮:“只要不是第一位就可以了!”這件事就這么順利解決了。
【案例評析】
換位子是班級中極為常見的事件,但處理起來卻比較棘手,既要考慮他們的表現情況,又要考慮他們坐在一起是否會有矛盾。這個案例處置中有些不當之處:①早自修快結束時,時間太倉促,來不及解決問題。②早自修下課后,如果在走廊上談話,人來人往,會造成被聊學生心理負擔。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要面子的,怕被同伴笑話,他認為又不是我一個人錯,老師和家長都批評我,為什么是我改而不是他們改。當學生存在這種思想時,我們對學生的說服都是無效的。而且當自己的反感情緒起來了,這時還能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理解學生嗎?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在情緒化的情況下去跟學生談事情,而應該先消氣,再跟他聊,讓學生把委屈道出來。③拿學生過去犯過的錯誤說事,導致學生極度厭惡,最后爆發(fā)。
處置這個案例也有成功之處:①沒有自己孤軍奮戰(zhàn),請來外援——小鋒的父親,讓學生有了情感的羈絆,在父母面前會放下戒心。②與學生有沖突時沒有一直僵持下去,而是進行了冷處理,不讓矛盾激化。③待學生冷靜后,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再繼續(xù)談,最后在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適當地滿足一下學生的需求,讓他覺得你也尊重他的意見,大家共同把事情解決。
【案例啟示】
從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啟發(fā),作為班主任,我們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不能感情用事,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更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虛心接受你的批評,不能傷害學生自尊心,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反叛心理,那樣班主任工作就更難做。不冷靜下難免會說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群之馬,我怎么會遇上你這樣的學生!”“咱們班要是沒有你該多好啊!”這些話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放棄自己。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得到學生在感情上的接納,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些問題,這樣才能始終保持一顆理解的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真實的心理世界。
其實教育學生的關鍵是一個“理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對學生充滿信心,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個學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相信只要付出愛心,枯草也會發(fā)芽;只要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
【問題探討】
問題學生應該壓還是疏?
個人認為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但是一定要適當地壓一下,不然沒有任何效果。就以本案例為例,在此之前,我已經跟小×苦口婆心地不知談了多少遍,但還是效果甚微。經過這次以后本以為頑固不化的小×居然情況有所改變,課堂上幾乎不再講空話了,違紀現象也少了很多,連學習都認真了些,這讓我欣喜若狂。看來適當的強壓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必要的,當然強壓后要適當地進行安撫,讓學生解除芥蒂,這樣才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