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婷 辛蕾 劉敏
【摘 要】本研究運用問卷法和訪談法,調查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父母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做父母的只負責掙錢,給孩子提供經濟上的保障。在綜合問卷、訪談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外已有的研究和有益經驗,發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問題;對策研究
本文中的數據均來自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
家庭教育從廣義來說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和影響。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中自覺的有意識地對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由于狹義的家庭教育更容易使農村家長所理解、所接受。因而,本研究中的家庭教育主要從狹義的層面來理解,特指農村家庭中的成人或其他監護人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人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宋慶齡曾說:“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人們是在家庭中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日常生活的行為規范,學會人如何與人交流……農村家庭教育亦是如此。隨著農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待,人們更加重視農村家庭教育,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迫在眉睫。
1 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經濟條件影響農村家庭教育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經濟條件落后,從上述圖表可以得出,70%的父母為了生計沒有時間陪伴孩子,49%的父母從來沒給孩子買過課外書。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除了課本知識外,孩子很少外出接受新的知識及技能。在進入大學時,就會感覺自己像個無知的孩子,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2)部分農村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在農村部分家庭里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讓孩子讀書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這并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家庭養育。在整理問卷中發現,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孩子出現問題就是老師教的不好。針對孩子的調查中,71%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教育是靠學校、國家、社會。69%的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片面的重視智育的發展,忽視了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從中體現部分農村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3)教育主體缺失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由于外出務工帶來農村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受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的影響,母親成為農村家庭教育中管教孩子的主要角色,在許多農村家庭中,母親成為教育孩子的主體。
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只有給孩子最好的物質財富,才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所以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自己出去打工。每年只有在農忙和過年時回來探望孩子,父母告訴孩子自己在外辛苦打工都是為了讓孩子過上好日子,囑咐孩子在家好好學習。然而老人在家只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幾乎不存在家庭教育。
(4)家庭內部成員教育不一致
在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不一致,在家庭中大部分父親扮演“黑臉”而母親則扮演“紅臉”,有的則是相反。87%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人阻攔。如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親在訓斥孩子的時候,母親在旁邊則說不要這么兇,會嚇到孩子的;如母親不讓孩子吃零食,說零食是垃圾食品,不讓孩子吃。但父親帶孩子則會給孩子買零食。
(5)家庭教育存在性別的差別
在部分家庭中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存在差別。有些家庭認為以后女孩出嫁,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上學就是浪費,是給別人家學的,只要養大就可以。男孩是家庭的頂梁柱,一定要有知識、有文化。這使得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教育產生了差別。
2 基于存在的問題分析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原因
(1)農村經濟條件落后
在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在家庭中的主要消費開支是衣食住行,而教育方面的消費開支所占比重較少。
(2)教育觀念落后
在農村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觀念落后。父母的文化水平低,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辛苦勞累,所以要求孩子考大學,跳出“農門”,只是單方面的要求孩子的智力,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老一輩傳下來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重男輕女,只讓男孩子接受教育,剝奪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此外,多數農村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的責任,在教育上過分依賴學校,存在“只養不教”的現象。他們認為“只要把孩子養大就行,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在生活上,農村家長更多地忙于生計,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送孩子去讀書,平時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使孩子處于“放養”狀態。
(3)溝通較少
溝通少的原因有一下幾方面:1、忙于生計,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2、父母文化水平低,認為自己沒有孩子的文化水平高,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3、部分父母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可以,孩子還小,不需要溝通;4、一些父母總感覺與孩子之間有代溝,沒法溝通;5、有些父母在溝通時,被孩子吐槽嘮叨,所以不敢與孩子溝通。由于種種原因的存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太少。
(4)缺乏家庭教育方法
部分家長知識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知識缺乏,教育方式都是從祖輩那里流傳下來的。有的家長對孩子是“放養”,對孩子的事情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有的父母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滿足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是溺愛,不管孩子做什么都無條件的支持;另外,還有的父母是暴力的,只要孩子犯錯就會不分青紅皂白打罵;有的家長則是看心情教育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忽冷忽熱。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小,不尊重孩子的意見,一切都為他操辦好;這些教育方法或多或少的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3 家庭教育的對策endprint
農村家庭教育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教育工程,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農村的家庭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長遠利益的發展,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聯合起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質量。
(1)國家的參與
國家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創辦一些農村企業,減少外出務工的農村家長,使父母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國家每年都會在教育方面投放大量資金,以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促進農村家庭教育的發展。如:進入農村家庭課堂的家長給予一定的家庭補貼。
(2)社會的參與
利用經濟發達地區的輻射作用,舉辦一些教育下鄉的活動。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科學性。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組織一些教育下鄉的活動,帶領家庭教育的相關人士去農村開展講座,發放與農村家庭教育相關的畫冊,讓農村家長了解更多的家庭教知識。如:六盤水師范學院每年舉辦的三下鄉活動,讓一些大學老師及一些學生去一些較為貧困的農村地區,走訪農村。
讓父母成為一種職業,父母進行職前培訓、在職培訓。社會上的一些支持農村發展的慈善團體,號召家庭方面的專家、教師以及對家庭教育有獨特見解的相關人士,定期去農村授課,通過一些農村家庭教育的實例來講解。如:某個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摔倒,做父母的表情很夸張,就會說“哎呦,乖乖很痛吧”,孩子就立馬大哭。通過這件事老師可以告訴父母其中的道理及做法。父母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進入課堂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
(3)學校的參與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嚴重脫節,家庭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回到家中只會問“老師今天教的你學會了嗎”,不關心其他方面。家長與學校、教師的交流較少,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學校教育??梢酝ㄟ^家長會、家長微信群、家長開放日等途徑來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如:家庭開放日可以舉辦在星期五的下午,學校組織小部分家長(家長輪流制)來學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活動及游戲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
(4)家庭的參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應該重視家庭教育,不要將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在家庭中不要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智育的發展,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分清教育與養育的區別。
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改變以前“放養”、“暴力解決問題”、“溺愛”等教育方式。尊重孩子意見,運用民主的教育方式。
對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在家庭內,父親和母親要有一致的教育目標,就算在教育上有分歧,也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爭執。不能孩子產生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對的或是錯的。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抽煙,自己卻抽煙,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在要求孩子的時候,首先自己要做到。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意愿,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在問題面前,不要認為家長永遠是正確的,孩子永遠是錯誤的。即使父母不在孩子身邊,通過電話、微信等聊天方式及時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體驗到愛的歸屬感。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2]宋慶齡.怎樣教育我們的子女[N].工人日報,1964.
[3]鄭曉生 我國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成因及其對策[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年10月,7(5):443.
[4]陳鶴琴.家庭教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9.93~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