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謙
摘 要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缺乏研發投入、缺乏核心技術支撐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兩大難題。本文綜合近年來國內外開放式創新研究結論,結合大學生創業的現狀,探討了開放式創新模式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影響作用,歸納出幾種可行的模式,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通過對比研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 開放式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開放式創新與大學生創業結合的模式
1.1建立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發合作關系
處于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具有以高校為支撐的優良的研發環境,能夠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具有專業性的研發能力,能夠彌補大學生所缺少的先進技術和領先成本。大學生創業企業運營資本少、研發人員匱乏,都限制了其企業創新能力。在國家對高校的科研投入不斷增加、高校也不斷嘗試與社會接軌,也使得高校等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實用性大大增強。因此,大學生創客要積極使用這些外部創新資源,節省自身研發投入。
1.2借助開放式創新平臺
在校學生由于缺乏完備企業的支持,距離市場及客戶較遠,無法獲得用戶的直接反饋。借助于開放式創新平臺,讓用戶參與創新活動,使得創業者明白用戶需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另外,創業者也可通過開放式創新平臺,將產品在平臺之上預售眾籌,解決大學生創業企業資金缺口問題,降低產品風險;并通過預售,更加準確地獲得用戶需求和市場信息,從中汲取有利于產品改進的反饋,實現更高效的創新。
1.3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共享途徑
知識產權的開放度是開放式創新的重要要素之一,針對知識產權共享方式,可采取不同方式:首先,科研機構可嘗試知識產權免費公開的方式,尤其是軟件、互聯網絡等高新通信企業,可以通過開源、開放標準的形式,共享其開發成果。大學生則可以利用公開的軟件、代碼,進行修改,達到符合自身產品需求,節省開發成本,做到更高效的創業。科研機構則能夠通過企業的成果轉化,將知識進行市場化嘗試,使技術更適應市場,并能建立行業標準,利于技術的推廣。其次,建立知識產權共享池,不同研發機構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建立起知識產權池,在專門的知識產權平臺上共享科研成果,建立起機構與機構間,機構與大學生創業企業間,大學生創業企業與企業間的知識產權共享渠道,建立不受地域限制的知識共享途徑。
2開放式創新與大學生創業的風險管理及應對
就開放式創新而言,大學生創業者應當明確其中存在的風險,探尋合適的應對此類風險的方法:
2.1創新環境復雜化風險
在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消除了地理上、產業上的界線,更多的人參與到了產品的研發之上,更多的機構共同合作,都使得研發環境變得復雜、研發過程變得不可控。研發環境的徹底開放,可能得到的反饋與原先設想出現明顯偏差。盡管完全開放的環境可以促進具有顛覆式創新產品出現,但研發過程的過度開放,造成了研發效率低下和創新資源浪費等問題。大學生企業應注意資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創新資源的評估體系,明確自身產品的目標及競爭力,根據自身企業特點和市場做出合理的判斷。
2.2企業自身科研能力退化
大學生創業者或是青年創業者,往往在把握社會最新動向的能力較強,體現在產品與服務的創意上。借助科研機構的力量,勢必影響企業內部研發能力,造成企業研發人員的流失、創意的缺失。對此,企業應當采取適當激勵政策,在獲得外部資源的同時,避免自身科研能力的退化,保證企業內部對新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對技術進行改造和消化吸收,累積成自身企業成果。并充分利用知識共享平臺,對科研成果的流入與流出做好合理的評估和管控。
2.3知識產權損失風險
知識產權的共享必然會導致某種程度上的知識產權損失,科研機構應該應當進行綜合考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保障自身利益。相關科研機構應該對合作大學生進行能力評估與風險考察,選擇有能力、穩健的人選作為合作伙伴,降低自身風險。另外,由于研發成果、過程的開放,導致知識產權的歸屬難以界定。正如開放創新平臺的一項研發,經過上千用戶所提供意見而最終研發完成,此項知識產權的歸屬便難以界定。如何平衡開放式創新參與者與研發單位在創新過程中的關系,必然是開放式創新模式中不可忽略的方面。
3高校在該模式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高校創業教育對創業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創業效能感反映了個體創業的自信程度。可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者的角色。另外,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企業最主要的外部知識來源,也扮演著知識技術提供者的角色。高校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主要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教育、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的幫助。除創業教育以外,高校應在大學生創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間建立紐帶,或是以高校為基礎建立知識產權的共享平臺,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獲取外部研發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取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從高校發展起來的創業企業,離不開高校的政策扶持。如今,高校大多建立了創業中心、科技園等孵化器,并有相應的創業基金、創業導師,幫助大學生創業者面對創業各個階段所面對的問題。并以學校的名義為創業企業對接投資資源,幫助企業獲得初始投資。
由此可見,做到創新資源的高效分享、成果與需求的完美匹配,還有賴于共享網絡與平臺的搭建,在此基礎上,產學結合,將研發能力真正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發揮創新的最大價值;也能真正幫助大學生創業者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高良謀,馬文甲.開放式創新:內涵、框架與中國情景[J].管理世界,2014(06):157-169.
[2] 葛秋萍,辜勝祖.開放式創新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展望[J].科研管理,2011,32(05):43-48.
[3] 陳勁,吳波.開放式創新下企業開放度與外部關鍵資源獲取[J].科研管理,2012,33(09):1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