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廷
摘 要: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是雷鋒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本文提出有三種力量推動了學雷鋒活動的興起,即軍民合力,推動學雷鋒;聯手宣傳,鼓動學雷鋒;領袖慧眼,號召學雷鋒。撫順軍民最早舉辦了雷鋒事跡報告會、雷鋒事跡展覽、學雷鋒故事會等形式,在學雷鋒活動開展過程中,撫順軍民對學雷鋒活動的興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撫順軍民;學雷鋒活動;起源;作用
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這里遍布著雷鋒當年工作和生活的軍營:雷鋒當年擔任校外輔導員的本溪路小學和建設街小學(現雷鋒學校和雷鋒小學);雷鋒當年參加抗洪搶險的上寺水庫;雷鋒當年曾經參加興建的東北特殊鋼總廠;雷鋒當年經常利用節假日做好人好事的瓢兒屯火車站;雷鋒當年把蘋果、月餅送給傷病員的撫順西部職工醫院(現撫順市第二醫院)……說起雷鋒活動的起源,人們往往認為是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開始的。其實,在此之前學雷鋒活動就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展了,撫順軍民在推動學雷鋒活動中,起到“初始動力”的作用。
一、軍民合力,推動學雷鋒活動
在雷鋒生前,沈陽軍區就對雷鋒事跡進行了宣傳,拉開了部隊學雷鋒活動的序幕。1960年秋,雷鋒克勤克儉、艱苦奮斗的感人事跡在所在部隊引發了很大的震動。團黨委樹立雷鋒為“節約標兵”。部隊基層的黑板報、墻報上開始出現了《學雷鋒、趕雷鋒、超雷鋒》的宣傳文稿。1960年冬,為了戰勝嚴重的自然災害,部隊決定開展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查斗志、查工作的“兩憶三查”教育運動。雷鋒在舊社會是一個孤兒,解放后又曾在農、工、兵三大戰線上忘我工作、發奮圖強,由于成績顯著,被運輸連推舉為“憶苦思甜”的帶頭人。在“憶苦思甜”大會上,雷鋒把深埋在心中的階級苦、民族恨,一字一淚地傾訴出來,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在社教運動中,雷鋒脫穎而出,被沈陽軍區樹為典型,在部隊中廣泛宣傳。從此,雷鋒開始在全團和沈陽軍區工程兵系統內作“憶苦思甜”報告,并匯報他的先進思想和先進事跡。1960年11月2日至1961年1月15日,雷鋒共在部隊和地方大中小學校做報告27場,直接聽眾達到2.2萬余人,其影響力迅速在社會上擴散。1960年11月26日,在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將的批示下,沈陽軍區《前進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套紅宣傳雷鋒的先進事跡,發表了《毛主席的好戰士》長篇通訊,并配發了《不忘過去,發奮圖強》的社論,號召軍區指戰員“把雷鋒同志作為一面鏡子”,“學習雷鋒,趕上雷鋒”,并開始追蹤報道軍區各部隊學習雷鋒先進事跡的情況。
1962年2月27日,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在沈陽軍區召開,會議通過了《給軍區全體共青團員的一封信》,信中號召軍區全體共青團員向雷鋒等先進人物學習。隨著沈陽軍區開展學習雷鋒活動,雷鋒的先進事跡也在更廣的范圍內流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先后從不同的視角介紹了雷鋒的先進事跡和各地學習雷鋒的情況。
二、軍民聯手,鼓動學雷鋒活動
如果說雷鋒生前學習雷鋒活動更多還局限在部隊中學習的話,雷鋒生前部隊所在地撫順地方群眾自發掀起的憶雷鋒、想雷鋒、學雷鋒的活動,則拉開了地方學習雷鋒活動的序幕。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消息傳出,雷鋒生前曾擔任校外輔導員的本溪路小學、建設街小學(現撫順雷鋒中學、撫順雷鋒小學)的師生自發來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運輸連,提出要參觀雷鋒叔叔生前使用過的節約箱、日記本、衣物等。在廣大師生的強烈要求下,運輸連在部隊的營房內舉辦了一個簡易的展覽,供小學生參觀。舉辦展覽的消息傳出,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僅僅20多天就有社會各界群眾近萬人來到小小的展覽室。1962年8月18日,雷鋒同志的追悼會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隆重舉行,自發參加追悼會的當地群眾絡繹不絕,小小的禮堂容納不下,只好臨時在會場外面安裝了擴音喇叭。從追悼會會場到墓地,“送葬隊伍有二公里多長,道兩旁的人民群眾聽說雷鋒去世了,都自動向雷鋒默哀”。1963年1月21日,國防部授予雷鋒生前所在部隊3317部隊運輸連四班為“雷鋒班”光榮稱號,軍委總參謀長羅瑞卿題詞:“偉大的戰士——雷鋒同志永垂不朽”。1963年2月15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關于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通知》。1964年9月2日,撫順市政府向上級提出,請求將雷鋒同志的墓地由后戈布烈士目的遷移到雷鋒同志生前部隊所在地的望花公園,并“修建紀念性的建筑物”。1964年11月4日,共青團撫順市委向全市青少年發出“學雷鋒,做無產階級事業接班人”的倡議。1964年11月20日,撫順市舉辦了《雷鋒烈士生前事跡展覽室》,市委主要領導聯名題詞,號召“全市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都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
國防部批準命名“雷鋒班”對沈陽軍區深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同時對全軍學習雷鋒活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此,一個以解放軍為先導,以青少年為骨干的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三、領袖慧眼,號召學雷鋒活動
雷鋒犧牲后,各種學雷鋒活動興起,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推動了全國范圍內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組織展覽。在雷鋒生前,運輸連曾搞過一個小型的“雷鋒事跡展覽”,其吸引了部隊駐地周圍的很多群眾參觀。雷鋒犧牲后,雷鋒生前所在運輸連、撫順市、沈陽軍區、遼寧省各市縣、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都分別舉辦了《雷鋒同志模范事跡展覽》。各個不同層次的展覽接連不斷,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撫順市舉辦的展覽,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接待了觀眾12萬人次。沈陽軍區舉辦的展覽,遼寧省就有9個城市12個縣復制了展覽,有700多萬人參觀了展覽。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在軍事博物館舉辦的《雷鋒同志模范事跡展覽》,86天就接待觀眾80萬多人,印發《雷鋒同志模范事跡掛圖》10萬套、《向雷鋒同志學習》小冊子19.5萬冊。
第二,組織報告團。1962年10月24日開始,撫順市組織雷鋒生前戰友陳廣生等人作雷鋒生平事跡報告。全市共組織42場報告,聽眾達到6.7萬人,撫順市廣播電臺還用10多天時間分幾次集中播放報告錄音,“在很短的時間,全市就有21萬多名青少年普遍受到一次雷鋒事跡報告教育”。1963年2月底,沈陽軍區和遼寧省委組織了大型雷鋒事跡報告團,在遼寧省地區和沈陽軍區駐東北各部隊進行巡回報告,到1963年7月19日,共作報告1 318場,聽眾101多萬余人。
第三,出版讀物。1963年4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與春風文藝出版社同時出版《雷鋒故事》,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雷鋒日記》。這兩本書成為學習宣傳雷鋒事跡的范本。
第四,編排文藝節目。文藝工作者用戲劇形式再現雷鋒形象的劇目就多達30多部。僅北京地區就有總政話劇團、青年藝術劇團創作演出的話劇《雷鋒》,北京軍區歌舞劇團創作演出的歌劇《雷鋒》等。據不完全統計,從1963年2月到8月,僅沈陽軍區各文藝團體共演出有關雷鋒的各類文藝節目176場,觀眾達7.2余人。
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后,著名學者、藝術家紛紛以各種形式宣傳雷鋒事跡、雷鋒精神,使學雷鋒活動迅速走向高潮。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創作的話劇《雷鋒》在北京演出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毅、李先念、譚震林、羅瑞卿、楊尚昆、薄一波、周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觀看演出。話劇《雷鋒》僅1963年6月28日至8月28日,“就在北京演出50場,觀眾到達7萬多人次”。謝覺哉的《讀雷鋒日記摘抄》、郭沫若的《滿江紅贊雷鋒并序》、藏克家的《想一想生命的意義》、賀敬之的《雷鋒之歌》、魏巍的《路標》、魏鋼焰的《你,浪花中的一滴水》、徐榮街的《你只有二十二歲》,以及洪源作詞、生茂作曲的《學習雷鋒好榜樣》,關緒昌等作詞作曲的《接過雷鋒的槍》等文藝作品對宣傳雷鋒精神、推動學習雷鋒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據不完全統計,30多年來,有關雷鋒的種讀物的發行量突破了一億冊,聽過雷鋒事跡報告會的有2億人次,參觀雷鋒紀念館的有3億人次,通過舞臺、銀幕等藝術形式見到“雷鋒”形象的觀眾達到6億人次。從學雷鋒活動的宣傳上看,媒體對雷鋒實際的宣傳早、起點高、規模大、時間長、手段多,形成了建國以來對英雄模范人物宣傳的最高峰,極大推動了學習雷鋒活動的興起。
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是學雷鋒活動在全國迅速興起重要原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同時,也對雷鋒精神的實質和內涵作了深入挖掘。周恩來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風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從不同視角對雷鋒精神作了全面概括。劉少奇的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高度準確地概括了雷鋒精神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即“平凡”與“偉大”的辯證統一。朱德的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用最樸素的語言揭示了雷鋒成長的根本原因和雷鋒精神形成的基本因素。鄧小平的題詞“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像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揭示了雷鋒精神是以崇高的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優秀品德和高尚風格組成。這些都對雷鋒精神的正確把握,對雷鋒活動的開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董祖修.大規模宣傳學習雷鋒活動序幕[A].撫順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撫順市總工會工運史編委會.回顧學雷鋒活動的起源和發展[M].沈陽:白山出版社,1991.
[2]劉巨才.中國學雷鋒活動30年簡史[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1.
[3]金萬成.學雷鋒活動的歷史思考[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