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呈逐年增長的態勢,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頻繁的奔走于各個招聘現場,對于自身利益的保護則較為忽視。大學生在就業時要想能夠有效的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則需要對《勞動合同法》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來確保勞動關系的和諧與穩定。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大學生;就業;影響;應對策略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勞動合同制度也得以建立和發展起來,特別是近年來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也日益復雜化,這就導致勞動用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時常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新《勞動合同法》得以制定和實施,以此來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制度。但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以此來打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實現對大學生勞動權益的有效保護。
一、《勞動合同法》施行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緊張形勢
(一)企業用工數量減少
《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其進一步加大了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這也使用工企業違法成本增加,用工企業既要做到合法用工,又要穩定成本的情況下,必然會減少用工數量。由于我國人才市場一直存在供大于求的問題,部分用工不規范的企業往往以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其重要用工資源,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這類企業不規范的用工行為面臨違法成本升高的問題,在合法用工的情況下,為了控制成本必然會減少對大學畢業生的招收數量。
(二)無違約金賠償,擔心畢業生隨意違約
當前《勞動合同法》中勞動者辭職時除了兩種情況外只需要提前30天以書面告知單位即可,由于沒有違約金賠償問題,用工企業擔心大學畢業生跳槽現象增加,再加之新人所需培訓成本也較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招聘時往往會側重于招聘一些有經驗的勞動力。
(三)試用期短,企業用工風險大
在現行《勞動合同法》中對于勞動者的試用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針對勞動合同期限不同所規定的試用期也不同,試用期時間明顯縮短,這對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保護自身勞動權益是非常有益的,但對于企業來講,試用期縮短后會在增加其用工風險。
(四)用人單位招聘條件更為嚴格
針對于新《勞動合同法》,部分企業也及時調整了招聘策略。用人單位招聘流程更為嚴格,而且入門關把控較嚴,不僅會采用多輪面試,同時還會利用相應的測評工具,對于入職程序制定了嚴格的措施,用工行為越來越規范,這也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
(五)勞務派遣可能常態化
勞務派遣在用工中發揮著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等靈活作用,但是勞務派遣對勞動關系的建立是不利的,它使勞動關系處于一種相對復雜和不穩定的狀態中,這給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果有關單位以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簽訂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的辦法延長勞務派遣的時間,顯然不利于勞動者的利益保護。
二、《勞動合同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講,由于其不具備勞動者主體資格,因此當其為用人單位提供有償服務時,可以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在校生實習協議,對于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約定,以此來實現對自身權益的有效保護。在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時,需要在用工的同時、用工后一個月內或是用工之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對于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超過24小時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雙方當事人不約定試用期,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終止用工,同時用人單位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對于勞動試用期方面內容的規定更為嚴謹,試用期縮短,而且用人單位不能以已聘大學生表現不好而單方面延長其試用期,避免了用人單位試用期結束后辭退勞動者的行為發生。用人單位需要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在合同期內辭職,當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了專業技術培訓或是勞動者違反了競業限制約定時則需要支付違約金,否則只需要提前30天遞交書面辭職申請即可,大學生剛進入社會,基本不會成為競業被限制的對象。在勞動關系存在期間,用人單位存在拖欠工資情況時,大學生可以到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而且在維權時要出示相關證據。可以說《勞動合同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法律依據,有效的保障了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合法權益,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針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對大學生就業帶來影響的應對策略
(一)學校要加大對《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向學生宣傳《勞動合同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針對畢業班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對《勞動合同法》進行解讀,并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夠保護好自己的權利。同時學校還要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主動的為學生搭建實訓基地,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大學生就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把握好大學的時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豐富知識和提升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培養職業意識、理解職業需求,追蹤職業發展動態,增加就業的砝碼。因此,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增強動手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是我們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的關鍵。
(三)構建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
在就業市場中,企業等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就業者的誠信嚴重缺失。畢業生為獲得更好的崗位不惜和已簽訂就業協議的單位解約,因畢業生違約無需承擔勞動合同法上的違約責任,這種現象很不利于就業市場誠信制度的建立?!秳趧雍贤ā返膶嵤母旧隙糁沽诉@種現象。根據《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如果用人單位一旦發現員工在求職簡歷中含有虛假、夸大的內容,就可不需支付任何賠償將其辭退,并會被列入誠信“黑名單”,將喪失進入很多知名大公司工作的機會?!秳趧雍贤ā芬幎?,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有關于工作的具體情況,避免由于缺乏誠信而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四)高校和企業之間要深入進行合作
高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及時調整學科結構、專業結構、人才培養層次和師資隊伍,確定招生規模,并根據市場需求和崗位需求來不斷地調整、更新課程內容,注重對大學生實踐能力、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出符合實際崗位需求、受企業歡迎的畢業生,實現畢業生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
(五)強化政府的行政調控作用
在企業對招聘大學生持觀望態度的情況下,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招聘大學生,例如對招聘大學生人數占員工一定比例的企業,應給予稅收優惠,或對吸收大學生較多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和獎勵,鼓勵和促進企業接納大學生。
四、結束語:
《勞動合同法》就是要通過規范勞動合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合理分享到國家與企業的發展成果?!秳趧雍贤ā返某雠_,一方面可更好地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的要求提高了,大學生求職的難度也增大了。大學生們要用更積極、踏實的心態去對待就業競爭,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陳文坤.試論新《勞動合同法》與大學生的就業指導[J].科技信息,2010(30).
[2]楊廣宇,武林.試析新《勞動合同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中旬,2012(01).
[3]張曉峰.淺析《勞動合同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科學時代,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