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這種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大基地,為了響應時代號召積極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筆者這篇文章通過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在各大高校中的開設情況,闡述了創新創業教學的原因和意義,并列舉了具體的教學路徑。
關鍵詞 高校教學 創新創業 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創新創業教育這門課程在高校之中已經有了一段歷史,作為一門復雜的高校教學課程,要打造出適合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課程體系仍需要系統性的研究。為此,各大高校必須擯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原因
在黨和國家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正軌,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國強民富的中國夢,黨中央與國務院提出要企業應當發展創新,大力引進創新型人才。要求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的實質是鼓勵企業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創新型人才的驅動發展,帶動整個企業甚至國家的發展創新。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是組建創新人才隊伍的最佳方式。
雖然這門課程在各大高校正式開展的歷史還不夠久遠,但是早已在全球不同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的快速發展也喚醒了國家教育機構和各大高校的重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關于創新創業課程在高校中實施開展的計劃也逐步實施,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不論是有聯合國發布的《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文件,還是教育部發表的《面向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文件,都強調了創新創業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高校教育中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2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具體路徑
在大數據時代,社會對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各大高校為了響應時代號召,積極在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以求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能實際運用于實踐工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大高校的教學課程體系需要做出適當調整與改革,根據時代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任務,才能符合創新創業這門課程的特點(模塊化、多層次、導向性)。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開展必須嚴謹有序,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選擇最適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教學路徑,這些路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選擇科學的課程和體系
要在高校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首先要選擇科學的創新創業課程并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這是高校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關鍵問題。學校通常從兩個體系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強學生專業課程方面的創新創業理念,就是在以往只學習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又增設了相應的創業實踐技能等實踐課程;另一方面是開設了創新創業專業課程,讓學生在在課堂上了解和掌握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理論知識,并研究一些具體的創新創業事例,既讓學生對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從中吸取經驗從而拓展了創新意識。
當然,這就要求各校教務管理者,根據學生的專業制定專業的培養方案,因為不同的專業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說,對主修專業與設計有關的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就主要引導學生在設計內容上進行創新,比如引導學生設計更多環保節能、造型美觀的產品;對主修專業與管理有關的學生,則主要培養學生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創新,比如讓學生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管理等。總之,只有選擇科學的課程和體系,才能讓每個學生不僅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術知識,還能通過開展的創新創業培訓進行思維創新訓練,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
2.2結合教學模式、采取恰當方式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對創新創業教學培養方案進行了多次研究和修訂后,最終公認“3+1”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的最佳選擇。所謂的“3+1”教學模式就是指讓學生在學習進行3年的創新創業教學理論學習,在這之后在進行1年的實習培訓。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既能讓學生全面學習和理解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通過實習訓練檢驗和強化所學知識,這樣完整而系統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得到全面的鍛煉。
此外,研究表明在高校創新創業教學課堂上不要注重對創新創業的理論教育,還要配置相應的用于創新創業的器材,并且要建造一個適于創新創業課程講解與學習的教學環境,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能把所學到的創新創業知識應用于實際行動之中。也就是說,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最主要的方式是把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結合,要讓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貼合。
2.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多元化
在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水平迅猛發展的新時代,創新創業在教育事業中越來越受重視,為了全面拓展它在各高校中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和推進多元化教學。推進多元化教學的途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鼓勵校企合作:既然要讓學生同時掌握創新創業理念的理論知識,又要讓學生能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這就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諾大的實訓基地。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校和企業共同建造創新創業實驗室,就能讓學生既可以在學習學習完整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在創新創業實訓基地進行專業培訓。
(2)打造創新創業氛圍:為了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多媒體資源,通過講訴創新創業的成功事例,向在校學生推廣創新創業意識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培訓。通過學校相關人員的大力宣傳,學生在創新創業的積極氛圍下更愿意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進行實踐訓練。
(3)建立實訓基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有創新理念和創業精神,要檢驗這一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學生進行實地訓練。為此,在開始創新創業課程的高校有必要建造實訓基地,在基地里學生可以通過構建創業項目,編制創業規劃等提出自己的創業想法,經過專業老師的評比分析項目的可行性,進而得出檢測實訓結果。endprint
3在高校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遵循的原則
3.1注重本體化與實體化相結合
實踐證明,擁有創新意識是成功創業的前提條件,而擁有足夠的資源、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與組建團結一致的團隊是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各大高校,必須調查并明確所在區域的經濟特點,并且積極與相關企業相互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把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創業活動中。此外,實體企業實習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更全面的鍛煉和培養之后,使學生有了更充足的創業經驗,從而能更快的把握恰當創業商機,也減少了學生日后實際創業的風險。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企業實訓,既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是實體化與本體化相互結合的意義所在。
3.2在課程中應把學生作為中心
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可得知影響成功進行創業的關鍵因素就是是否具有創新意識,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枯燥繁雜的教學內容被教師不斷地機械重復,使學生提不起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和教學內容當成了課堂主體,而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教師沒有研究經濟發展的趨勢,不能把握在當前局勢下的創業動向,也不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才能,不能正當引領學生發現商機。這種教學方式,與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初衷背道而馳。
因此,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應當建立完善的教學制度和教學體系,安排的課時必須保證學生能把握好這一門知識,并且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此外,教師教學的方式也應當適當調整,不能只是機械的重復理論知識,還應該多種教學方式相互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解答學生的疑難,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帶動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
3.3要將專業教育融入創新實踐
在創新創業教育正式被納入各大高校的教育目標之前,各大高校的研究與學習都是以專業教育為主,所以在開展這門課程之后,應當積極采取措施使兩門教育相互融合。雖然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也有著不同的培養目標,但是在時代的趨勢下,這兩者之間必須相互融合,這不僅是因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兩者之間要共同發展,還是因為這是競爭日益激烈后的社會的強烈要求。所以,新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原有的專業教育,在相互摩擦與彼此滲透后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復合創業教育。
因此,教育各大高校要時刻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才能保證所設計的創新創業體系能夠滿足各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首先,各大高校應當成立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機構,并且明確機構的第一責任人,由第一責任人來掌握整個教育機構的格局;此外,所開設的課程必須貼合實際,并且所有教學課程都要由專業人士進行組織和管理;最后,所有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實踐經歷。這既是讓學生能正確對待和接受創新創業理念的要求,也是讓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互融合的前提條件。
4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意義
創新創業這門課程自從被納入教學計劃以來,各大高校一直致力于這門課程的教學研究,以求通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把握時代商機積極開展自主創業。雖然在各大高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之下,全國各地的自主創業率已經有了顯著提高,解決了不少地區人士的就業難題,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為了解決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突破,各大高校加深了對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
毫無疑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發展迅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各行各業都有著激烈競爭,這也意味著要想不被時代淘汰,每個人都必須具備時代發展所需的一項甚至多項技能。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讓學生不僅僅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通過實踐培訓讓他們與社會接觸,從而有利于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知識的雙重培訓,可以讓學生樹立更貼合實際生活的事業觀,在實踐過程中經歷失敗與成功,也有助于他們塑造更完整的人生觀。總之,創新創業課程在高校中的開展,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的最好選擇。
5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的理念,已經在全球很多國家得到推廣和發展,并且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發展過程中還要許多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修正。
作者簡介:黃仁剛(1986.06-)男,漢族,廣東廉江人,本科,廣州工商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數據、高教研究。
參考文獻
[1] 仇志海,李龍珠.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創”教育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16).
[2] 魏銀霞,黃可,郭慶.地方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02).
[3] 陳晶晶,何云峰,馬瑞燕.農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成人教育,201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