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摘 要 柔性管理是突出管理的靈活性為主旨,以民主化、人性化、信息化為導向,是時代發展中高校管理機制的方向。為了更好的適應新人才培養概念我們的管理方式也要順勢而變。所有,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內涵為基礎,柔性管理的適用性的為發展,展開高校柔性管理的實踐探索,可視為高校學生工作的專題研究。
關鍵詞 高校 柔性管理 適用性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學生柔性管理的意義
柔性管理是時代發展的管理產物。美國行為科學家道戈拉斯·麥格雷戈1957年提出“X理論— Y理論”,理論中Y定義為人的發展潛力、自我責任意識、組織一個目的并完成的操作能力,均為其本性所固有的,因此,管理就體現為提供一個機會,發掘潛力、消除障礙、鼓勵成長的過程。柔性管理是依托在Y理論上的一種科學管理。高校柔性管理包括了學生管理方式、機構和理念等,在學校管理上,如何改變簡單機械的管理紀律和制度,轉換為以人為本,本位參與與民主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概念中,要回避執行者權力意識,強化服務意識,注重學生的心理欲求。與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相比較,柔性管理學生工作的主要區別就反映在管理操作中不單單依賴權力影響力這一方面,會更多的根據學生的心理過程,依附于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來完成的一種自覺創造行為過程。高校學生柔性管理還具有激勵有效性的特色,通過對人性需求的滿足而不是約束來實現管理。
2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特點分析
2.1高校柔性管理改變教育管理模式
我國高校中學生管理一直沿襲“剛性管理”方式,突出規章制度為主,以“說教式”和“管教式”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而現在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產生了巨大變化,擴招、學分制、后勤社會化、并軌制、自主擇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原來的管理劣勢顯示出來,不適應大眾化發展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特點和要求,制約了當今高等教育制度的實施進程。加快改變原來學生管理模式的步伐,勵志建設一種民主、平等、充滿活力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是高等教育趨勢的追求。
2.2高校柔性管理重在以人為本
當今大學生面對的情況是空前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體現了價值觀現實化、價值取向多元化和價值功利化的特點。高等教育的普及又出現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態。社會的法制、文明進程也提升了大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感以及反叛意識。這些變化對傳統的學生工作概念產生嚴峻的考驗。柔性管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利于培養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擁有巨大的適用平臺。
3高校柔性管理的實踐
3.1高校柔性管理的準則
柔性管理在學生管理工作分為外在管理和內在管理,外在管理指強制性和不可抗拒性的管理,主要以法律、學校規章等方式實現;內在管理是用心管理的方式,是以心理咨詢、激勵尊重來實現。
柔性管理的作用在個體和群體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柔性管理在學生工作中強化職能協調性,協調工作需要從個體開始,只有個體工作到位,才能提高學生工作的整體質量。實踐時,可以從強調個體工作的質量著手,推動柔性管理的實施和效用的實現。
3.2高校學生柔性管理的實現途徑
柔性管理講究人與客觀實體相互間的平等關系,所有在高校學生管理中要堅持以民主作風為主,建立平等概念,實施“柔性管理”的實質,堅定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領導的指導與學生的參與是高校柔性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管理柔性化的關鍵。學生的參與管理同時也體現為一個共享權力的經過,不同對象的定位能各自發揮作用,最全面的鼓勵高校學生去了解自身的潛力,充分運用學生的聰明才能來表現自身管理素質,民主管理和有效管理。使得學生明確了解學生在學校管理中參與的重要意義,提高對自身地位及價值的認識,從而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實現從自覺意識到自覺行為的轉化。
學生管理者應注重大學生共同價值觀培育、制度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三者在高校學生柔性管理的構建過程中相輔相成,是柔性管理發揮效用的重大前提??偠灾?,學校共同價值文化是柔性組織文化的重要支撐,提供豐富的精神內核;校園制度文化是柔性組織文化的重要保障,便捷柔性管理的實施,提升管理的效用;校園文化是柔性組織文化的基礎,是柔性管理法會長期效用的保證。高校柔性文化的構建,就要從三者的塑造入手,形成完整的體系和系統。
參考文獻
[1] 張曉來.人文精神與現代學校管理團[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05).
[2] 邢永富.現代教育思想[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3] 鄭勇.論柔性管理在現代學校管理中的應用團[J].教育探索,2004(05).
[4] 鄒紅.論經濟時代高校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07(06).
[5] 鄭勇.論柔性管理在現代學校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