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通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本土資源;口語;寫字;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059—01
本土資源是指本地區(q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綜合,包括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民間藝術、民俗風情以及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等。皋蘭歷史悠久,自古名藩,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這里有雄渾激越的太平鼓聲,有清麗婉轉的蘭州鼓子,有麋不老墩烽燧遺址,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皋榆工委紀念館,有“鐵骨御史”鄒應龍家族祠堂,有“書壇巨擘”魏振皆先生瀚海遺墨……因此,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利用好學校周邊的本土資源優(yōu)勢,主動挖掘和搜集本土教育素材,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增進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在口語交際中妙用本土資源
青山綠水、大漠荒煙、霓虹流嵐、塵霧煙靄是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禮物,也是學生得天獨厚的教科書,教師把學生身邊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景物景觀作為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其效果必是事半功倍。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祖國好、家鄉(xiāng)美”語文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搜集家鄉(xiāng)自然景觀方面的圖片和音像資料,并在課堂上將搜集到的圖片加以說明;也可讓家長在節(jié)假日帶孩子去附近的風景區(qū)游玩,引導學生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事先讓學生收集整理家鄉(xiāng)的名山勝景的傳說、故事、詩詞等,然后在班上開展“我愛家鄉(xiāng)美景,我講皋蘭故事”比賽,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皋蘭曾作為隴上首縣,皋蘭話在蘭州方言片區(qū)十分具有代表性。教師可讓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采用訪問老人、咨詢家長、網(wǎng)絡搜索等形式,收集皋蘭歇后語、諺語、俗語,然后在班內或者校內開展“皋蘭兒歌童謠大賽”等活動,看誰積累得又好又多,用得又快又準,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地方語言與標準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學會把皋蘭歇后語、諺語、俗語等恰當?shù)剡\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二、在寫字教學中活用本土資源
一地有一地之人物,一方有一方之故事。皋蘭歷來就是文運昌盛、積淀厚重之地,書畫名家輩出。立足于本土豐富的文化資源,皋蘭近幾年在本土資源和中小學寫字教學的結合上做過一些有益嘗試。2014年,皋蘭編印成地方教材《振皆書法》教材兩套,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免費發(fā)放循環(huán)使用。全縣定期舉辦“振皆杯”中小學師生書畫比賽,為學生搭建展示風采的平臺,先后編印成《皋蘭教職工書畫集》《皋蘭青少年兒童書畫集》各2套,收入師生優(yōu)秀書畫作品200幅。除去縣級層面的宏觀引導,具體到實際當中,教師須結合校情、生情和學情開展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在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本土經(jīng)典書法作品制作成課件讓學生欣賞,也可組織學生走進皋蘭書院現(xiàn)場觀摩,讓學生耳濡之、目染之,近距離體味書法的形式美和內容美,把欣賞書法作品與學生的寫字教學結合起來,逐步提高學生書寫水平,提高學生硬筆書寫的自信心以及欣賞美的能力和水平。在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書法教學中,要既加強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導,又要注重優(yōu)秀作品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熟練和掌握書法的技法規(guī)律,不斷提高書法寫作的水平。
三、在寫作教學中巧用本土資源
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機整合諸多領域,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水平,有選擇性地引入蘊含教育功能的本土資源,讓學生接觸更多新鮮的、刺激的事物,滿足學生們對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心,幫助他們拓展視野、開闊眼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和欲望。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較弱,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神經(jīng),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事物的特點,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現(xiàn)場觀看社火表演,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太平鼓的韻律節(jié)奏,親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風情風韻。針對初中學生語言能力已取得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思維已由具體的形象思維發(fā)展到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師須引導學生進一步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提高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輔之以適當?shù)那楦辛髀叮鸩綄懗鑫馁|兼?zhèn)洹⑶榫尘慵训奈恼隆T诖穗A段,教師對學生注意觀察的要求要適當提高,不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善于從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偉大與不平凡的東西。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