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利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寫作;融合;理論依據;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61—01
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核心問題就是要求教師通過閱讀和寫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中學生而言,語文是比較基礎的學科,也是重要的學科,學好語文學科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重視閱讀和寫作的深度融合,在教學中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內在魅力,從而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論依據
首先,新課改對閱讀和寫作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強調了主動的情感活動和思維,還強調了閱讀思考與情感體驗的表達。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教師可以將二者融合在一起教學,達到互相作用的目的,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其次,我國語文教學傳統經驗豐富。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與寫作是兩種不同的能力,也是兩種不同的活動,二者相輔相成,這些理論都給教師指明了閱讀與寫作的方向。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值得教師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執行。
另外,閱讀和寫作存在著有機融合的客觀基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通過廣泛涉獵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同時,閱讀又能夠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學生能夠模仿自己閱讀過的文章進行寫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寫作又是閱讀的延伸。
二、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1. 優化讀寫教學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和寫作能力。教師在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時,要學會針對性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首先,閱讀教學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讓學生知道如何獲取閱讀材料的重要信息,從而高效率閱讀。如此一來,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其次,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待學生寫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批改,批改時標明寫得好的句子,并且說明理由。
2. 鼓勵學生閱讀并寫讀后感,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加強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提升閱讀品位,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領略人類社會氣象與文化,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思想文化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基于此,高中學生在閱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學會閱讀并且寫讀后感。當學生閱讀完發表自己的見解時,相信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日益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自身的閱讀能力也漸漸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值得讀的作品,如《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學會寫讀后感。通過閱讀并且寫出讀后感,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3. 巧用學生優秀作品,反照學生的讀寫訓練。對于中學生而言,在閱讀和寫作中往往都是取近略遠,雖然我國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典,但是學生往往敬而遠之,而對于同班學生的作品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優秀作品,反照讀寫訓練。高中階段少不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以及各類作文競賽,每一次都會有很多優秀的作文。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這些優秀的作文作為教學的范例,并且點出每篇文章的亮點,從而引導學生做好筆記,讓學生學會總結寫作技巧。同時,可嘗試將每一次的優秀作文打印出來,裝訂成作文本,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閱讀和寫作教學深度融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教師不斷改進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策略,一定能夠促進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2785)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