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
【關鍵詞】 小學英語;不良聽課習慣;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069—01
近幾年筆者在從事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工作中,發現有些學生聽課習慣不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不會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無所事事、被動學習、跟不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沒有責任感,缺乏學習信心等,正是這些不良聽課習慣,導致學生英語成績偏低。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這些現象,筆者現談談自己的認識,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課前總動員,喚起信心、激發求知欲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和班主任,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以其真摯的、復雜的關系——即思想的相互關系把一個個的學生連接在一起。”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英語課堂上,筆者常常會做這樣的課前總動員:“有信心上好這節課嗎?想在這節課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嗎?想在這節課有所收獲嗎?想在這節課得到老師的表揚嗎?請用你的聲音、坐姿、課堂各方面的表現來告訴我。”聽到這樣的動員,學生會立即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接著,告訴學生:“相信自己就成功了一半。加油!”
二、課中常提醒,勤提問,跟上講課節奏
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會與之一同熄滅。在教學的同時,觀察學生的聽課動態,隨時提醒學生,勤提問,讓暫時掉隊的學生跟上講課節奏。
三、發現閃光點,勤評價、多鼓勵
1. 賞識孩子,及時鼓勵,促其積極參與。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是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語)在課堂中發現這些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哪怕是點滴進步。當學生發現教師賞識他時、聽到同學們鼓勵的掌聲時,他的學習信心倍增,只要能回答的問題,總搶著回答,在那份責任心的驅動下,慢慢集中注意力,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那顆原本無所事事的心回歸課堂。
2. 及時提醒,激情激勵:只要努力你就是最棒的。針對學生不良的聽課習慣,筆者總是在課堂上點點名、指指錯、提提目標、小結小結每一個課堂環節學生的表現,來提醒那些有不良聽課習慣的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促其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來。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這樣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就這樣,常在課前、課中、課后,將自我評價和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促其集中注意力,關注每一個教學環節,將那顆無所事事的心收回來,回歸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四、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有趣的課堂吸引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像一塊磁石,以自己有趣而豐富的生活吸引學生。”課堂亦如此,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英語課堂,更要“趣”字當先。在教學中,為了讓這些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筆者會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時時轉換師生不同的角色:讓這些學生當當老師,教一教;做做記者,采訪采訪;作為演員,表演表演;作為配音演員,配配音;作為聽眾,聽一聽;作為評論員,評一評;在這一系列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感受英語交流的魅力,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
所以,對學生來說,當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時,當內心有了學習欲望時,思想會慢慢轉變,久而久之,就有了責任心,對自己負責,對老師負責,對父母負責,對自己的將來負責,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