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菊
摘 要:物理教學是中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日后進行深造、科學研究的基礎。在中、高考的檢驗面前,除了學生的物理知識外,科學素養也是近年兩考側重檢測的一個方面。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通過對當今中學生科學素養尤其是物理核心素養現狀的調查,結合日常的中學物理教學實際,對比教育部提出的“物理核心素養”,提出培養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學生 素養 物理教學 培養 實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是設置眾多科學課程的總目標,物理課作為學生最先接觸的科學課程之一,是學生形成基礎科學素養所必不可少的。物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主陣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是個值得廣大一線物理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當中的一份子,我對本校在校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狀況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總結分析,提出一些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個人看法。
一、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現狀及現狀分析
1.物理核心素養整體較好
通過對本校的學生進行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從學生整體的角度進行評價,發現目前學生整體的物理核心素養較好,基本建立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了解實驗探究的重要性、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感。并且有不少學生向往將來成為科學技術人才,這樣的職業向往與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氛圍有密切的關系。
2.“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幾個要素發展情況不均衡
在不同的群體中差異表現顯著。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學段、性別、科別等方面。如高中生優于初中生,男生優于女生,理科生優于文科生,差異較明顯。
3.極少數學生不關注物理,不關注科學對自己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反而認為苦苦學習還不如玩網絡社交來得實惠,生活輕松,掙錢容易。這部分學生大多是從一開始上學時就沒有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沒有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人生目標不明確。對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是需要時間并且要因人而異的。
二、培養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方法
1.物理教師要多學習、更新理念,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現在教學一線物理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多老師認為沒有時間來學習,每年都以已有經驗進行教學,久而久之,老師就成了教書匠。教書匠把學生教成了木頭人,缺少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也就是科學素養低。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認為教師的知識應該是一個涌動不停的泉眼,知識取之不盡而又與時俱進。中學物理是學生未來研究物理領域的基礎,中學物理教師又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教師,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直接決定學生科學素養的起點高度。中學物理教師要有使命感,要多學習、多鉆研、交流,多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2.實驗教學設計要別有用心,注重讓學生體驗、經歷、思考實驗,言傳身教、實事求是地分析處理各種現象、數據
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是單純、活潑、熱情。對他們來說,物理是一門充滿神奇色彩的學科。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節課設計別出心裁,設計多個有趣的實驗。如:水往高處流――噴泉實驗、用紙做的杯子燒開水、人造彩虹等等,讓學生出乎意料,覺得物理好玩又有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熱情洋溢,對教師充滿敬慕之心。此時教師就是要成為學生心中的魔術師、科學家。教師實驗設計別有用心,學生學習起來就舒心,科學素養自然提升。
在物理課堂眾多的實驗或探究過程中,教師也時會碰到數據偏差或錯誤,而無法得到預定的結論。此時,有的老師就會更改數據或對一些數據置之不理。這樣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優秀的科學素養,同時這也是教師懶惰的一種表現。學生雖不言,但記在心里,學在其后。我認為出現數據偏差恰恰是一次師生探討、合作、相互學習的機會,一次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好機會。教師實事求是、認真分析、虛心學習的態度,無言中的身教,勝過數句贈言。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數據偏差或錯誤,教師不能輕率的給出正確或錯誤判斷,實事求是地分析處理各種現象、數據,正確的要表揚、激勵嘗試多種方法、引申、拓展;錯誤的要引導分析,辨因糾錯,總結歸納、鼓勵加油。
3.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科技時事與學科的整合應用,加強知識體驗,走進生活
當今社會是應用信息技術的社會,互聯網縮短了時間和空間,微信掃碼、微信支付、滴滴打車、手機銀行、網上購物、電子白板等等,信息技術無處不在、橫行天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物理教學更是有著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凸顯一些實驗無法做到的功能,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教師要當信息技術、多媒件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和展示的先鋒,不能一支粉筆、一面黑板控制課堂,教師要學會制作精美的課件,使用課件,利用視頻、音樂、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助力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習不再枯燥,為課堂增色。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時代的要求,是當前的潮流,信息技術引領未來。
生活即教育。生活無處不物理,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技時事引入到課堂上來。如,2017年,殲-20服役、首艘國產航母下水、055萬噸級驅逐艦下水、C919國產大飛機首飛、多款中高端無人機亮相等一系列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見證了中國軍事力量的蓬勃發展。除此之外,中國研制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空警600,第二款五代隱身戰機FC-31,采用蒸汽彈射起飛的003型常規動力航母。054B導彈護衛艦,096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075型兩棲攻擊艦等數十款武器都會在2018年為大家帶來新的驚喜等等。這些讓中國人振奮的好消息出現在物理課堂上,一定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民族自豪感和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站在為21世紀培養合格科技人才的角度看,科學素養教學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即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把各種知識和技能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用積累的知識自我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