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蘭
【關鍵詞】 文化軟實力;國學經典;傳承;特點;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33.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98—01
一、國學文化特點
首先,民族性。國學是根據漢族為主體的華夏結晶,其形成和近年來的應用都對學術文化表示認同。國學有一定的民族性,其包括澳門、香港和海峽兩岸的華人為基礎,也是世界人們的精神歸宿,還是外國人民對我國文化向往的根柢所在。其次,包容性。華夏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是經過歷史上華夏人智慧的結晶,其有百家思想的精髓,為華夏人民在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相處上提供了相應的基礎。其思想融合的觀念也使國學有很強的包容性,國學的精神融合許多精髓,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內容綜合國學百科,發展也是與時俱進,同時不斷地進行充實和完善。最后,應用性。傳統的中華學術比較注重理性,比較看重學術考據,其追求在別人眼里是王,在內是圣的道德修養,以齊家治國為終極目標,這些都表示國學有很強的應用性。
二、國學內涵及其文化經典
正常來講,傳統的概念主要表示和人類的生活有相應的關系,比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和西方的圣經等,這些經典書籍都被稱為典籍,是人類智慧的表現,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更是民族動力的核心。國學經典是華夏沉淀的碩果,是民族體現價值和精神的觀念,是承擔文化載體的體系,其有豐富的常理和年代的精神價值。
首先,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其經典有人類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其很注重集體觀念,有天人合一的精神,德性的養成是表現在個體方面,在人際關系上比較注重禮儀。這些寶貴的精神不僅是珍貴的遺產,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礎。其次,民族文化的誕生是源于文化流派的產生。民族文化是國學內容的核心部分,其和流派的關系是先有文化元典的傳播,然后才有文化流派。根據文化和典籍來說,文化流派在發展時有不同的文化元典,不同的元典有不同的意義,從這點來看和西方截然不同。再次,民族經典是國學使用的結果。經典著作來自于歷史,但是卻存在于現實當中。因為國學的對象比較廣泛,所以在其整理和傳播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文化進行精煉,把國學的精華提取到民族學術上,這樣就可以區分研究的范圍。最后,國學經典因為文化不同所以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區別。經典的實際不在于本身的文化因子,還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文化軟實力和國學經典傳承的關系
1. 傳承文明可以提高文化競爭力。國學經典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特色的基礎,其始終保持文化的領先地位,有著很關鍵的作用。現代社會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創新和傳承民族文化顯得極為重要。其能夠讓國家的競爭力有所提高,并且保證民族文化的延續,讓民族精神對世界的影響增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提高文化能夠加強道德修養。國學經典是國家文化素質的重要核心,也是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這是根據傳統禮儀特點所制定的。國學不僅僅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的標準和價值的體現。比如詩經,現代很多文學都是根據其進行分析,得出新的作品。加強對國學經典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 提倡民族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學的形成證明了民族的發展和壯大,表示民族在長久的發展中對禮儀的變遷。國學經典是炎黃子孫的偉大業績,把民族的強者和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中國古代,當人民遇到危險時,國學就成了英雄的精神動力。在如今民族的偉大復興階段,國學經典傳承是民族的精神手段,是能夠提升國家實力的堅韌力量,能夠讓國家的發展更加壯大。
4. 提高文化認知可以構建美好家園。國學經典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數千年發展中積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領地。整體來講,國學經典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是創新文化的動力。經典傳承就是把民族精神記載成典籍,其內容注入了民族心理的想法,讓民族文化能夠不斷地延續。在傳承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教育者和經典進行的交流和對話,讓受教育者對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學習中讓靈魂不斷地塑造,讓智慧得以啟發,這樣就會不知不覺構建出精神家園。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