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
【摘 要】通過教學中的實例分析現在新課程下的學生學習為何這么累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培養興趣
新課程在我省已經實施十年了,從這幾年的數學教學中,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學生怎么越學越累,我也精疲力盡。學生覺得高考題難,我覺得平時的教學與高考題總有隔閡。
一、新課程自身的原因
新課程對理科的課程設置是五本必修,五本選修。從內容上增加了與生活實際聯系更密切的章節,還有與高等數學接軌的定積分章節。從形式上看它的廣度加寬,深度不強,但思想方法體現全面。由于外延的拓展與思想的介紹,使得高考無論怎樣出題都不會超綱。這就給教師在教學中帶來很大的難度,教學中對教材的挖掘太深太廣時間不允許,太窄太淺夠不著考試的范圍。因為現在的考試題很少有“了解”套公式就能解決的,大都是在“理解”“應用”能力范圍內才能解決,因此對考綱大綱的研究與解讀就尤為重要。
二、師生自身的原因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即使不是很優越,但也不至艱苦。因此學生對“學習改變命運”已經不是那么認可。再加之信息媒體的充斥,學生也不再認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愿望都不夠強烈。同時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生活的節奏加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誘惑也在不斷干擾著教師的工作與學習,教師能夠真正坐得住、靜得心,踏踏實實的研究學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如何在這種紛繁多樣的形勢下實施新課程教學,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呢?
1.恰當放手,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
教師在授課時有些知識必須是清晰透徹講述的,而有些知識是要懸而未解,有所保留的。這些知識就好比給學生的思維設計的誘餌,促使學生思維獨立活動。教師要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頭的“交匯點”上,即有意義的聯系的地方,要給予特別的重視,努力將學生的思維帶到這些點上。當學生的意識產生疑問時,教師要努力保持和繼續激活這種疑問和探索欲望。方法之一就是布置合適的題目,讓他們獨立工作。當學生把不懂不清楚的地方找出來時可以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思路詳細清楚的寫下來,并努力尋找答案;在修改思路,找到疑惑,繼續尋找答案。經過反復的嘗試,學生將清楚自己的困惑,教師也可以通過檢查思路,從而得到學生的癥結。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突破難點,強化重點。同時,教師對學生自學有困難,理解有困難的知識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使其有消化理解的時間,幫助他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分析思考質疑,通過其“自悟”,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以備在以后的學習中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2.認真學習研究教材,體會其中的思想方法
新課標下的高考試題,已經沒有了直接套公式,一望而解的試題。試題的新穎性,對問題處理的靈活性越來越強,我們教師看在眼里,急在“題”里,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真正定理,公式推理的過程就蘊含著主要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若沒有充分暴露解題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通過大量的做題去“悟”出來某些道理,結果多數學生是“悟”不出什么規律。反而由于理解的膚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的模仿,思維水平較低,甚至只能是生搬硬套,甚至是簡單問題復雜化。
數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化歸思想,類比歸納,類比聯想的方法,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方程的思想。這些思想方法應用于我們整張的高考試卷中,而這些思想方法分散的滲透在我們高中教材的各章節中。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恰當的講解滲透,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考試中有的放矢。
3.要思考,不要死記
我們總會抱怨一些題都講了許多遍了,學生在考試時卻總是答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思維越是深入的集中在事實上來解釋剛才講過的規律,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識記的目的,以及經過他們意識思考過的事實越多,那么這條規律的識記和在記憶中的保留就越牢固。當識記和記憶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難,越需要像使用鑰匙一樣用它來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這時候雖然沒有提出記住這條規則的目的,但多次作為鑰匙來使用,規則也就記住了。并且通過這種途徑而記住的規則,當遇到什么地方忘掉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一些情景回想或推導出來。
4.努力培養興趣
高中學生有一定的學習愿望與學習動機,點僅靠這種升學壓力與偉大美好前途的召喚,想要維系其努力學習是很難長久的。當學生僅把知識作為考試用處時,知識就要變得無味、沉重,激發不了學生努力的欲望。我們知道認識知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不可熄滅,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偉大的意志感到敬佩不已。對知識感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是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生,來源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的現實之間的按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同時,只有抓住思想的交接點,才能認識周圍的真理和規律性,從而揭示出某種新穎出人意料的知識。
其次興趣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實的“權利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現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事實和現象,那么這種學習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還有一種純粹思考帶給學生的歡樂。
當然如果只是追求那種表面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真正的熱愛,也就不能使這種興趣維持長久。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的100條經典名言endprint